本報永靖訊(記者鄒海林)盛夏時節,赤日炎炎,但地處黃河上游的永靖縣劉家峽庫區,卻是一番清風撲面、水波浩淼、綠樹成陰、芳草萋萋的宜人景象,展露出一幅生態環境有效治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喜人畫圖。
永靖縣把劉家峽庫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堅持山、水、林、田、路統一規劃,治山、治坡、治溝統籌兼顧的方法,廣泛發動群眾集中連片興修梯田133平方公里,占到項目區宜修坡耕地面積的60%以上。為了加快庫區造林綠化,該縣多渠道爭取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項目資金6700萬元,組織實施全國保護母親河讀者林、解放軍青年林、省軍區暨駐甘部隊環劉家峽庫區造林綠化工程、永靖縣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黃河沿岸流域水土流失保持綜合治理、天然草原恢復與建設、集雨節灌、退耕還林還草等項目25個,建設生態工程34平方公里,造林綠化種草73平方公里。同時按照“誰造林、誰所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制定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以承包、租賃、拍賣等形式,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先后投入資金3500多萬元,治理荒山荒坡面積11平方公里,涌現出個體承包造林大戶27戶,形成多元化投資建設生態工程的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