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增加25.8公斤節本增效42元
麥積保護性免耕播種小麥機械化收割

(配圖:天水在線)
【天水日報訊】(特約記者 汪成保)日前,在麥積區甘泉鎮玉蘭村,15臺聯合收割機進行現場作業,群眾爭相主動預約要求機收,出現了大批農戶排隊等待的可喜場面。
麥積區從2006年開始試驗示范保護性耕作技術,2008年在甘泉鎮玉蘭村免耕播種500畝,今年已輻射到馬跑泉鎮崖灣村、甘泉鎮吳家河、屈家坪等5個村,免耕播種面積計劃達到2000畝。經測產,保護性免耕播種小麥比傳統耕作播種小麥平均畝產增加25.8公斤,降低作業成本20.3%,每畝節本增效42元。保護性耕作小麥只進行免耕播種和機械化高茬收割兩道作業工序,較傳統耕作減少3—4道作業工序,凸顯了省時、省事、省工、抗旱增收、保墑增產、節本增收的優勢,被農民形象稱之為“懶漢莊稼”。
麥積區把機械化收割作為“三夏”工作的中心工作,全區機收工作于6月20日從東向西全面展開,在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拉動下,全區小麥聯合收割機擁有量逐年增加,作業面積逐年擴大。麥積區農機管理部門組織本轄區10臺聯合收割機以麥積區保護性耕作示范點和農機綜合作業示范基地為中心展開了一場“虎口奪糧”的攻堅戰,隨著陜西、河南5臺聯合收割機的不斷加入,全區機收割小麥工作進入高潮。。
同時,麥積區農機管理部門結合“四聯四促”工作,對老黨員、貧困戶、幫扶戶進行了每畝30元的機收補貼,面積達50畝。截止7月2日,全區小麥已收割面積25萬畝,其中小麥機械聯合收割2.7萬畝(其中保護性耕作500畝,農機綜合作業示范基地3000畝,跨區機收5000畝),投入機械25臺,每畝機收費用60—80元,人工收割80元,平均單機純收入8400元,在充分發揮機收高效優質的同時,機手也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