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張老師,第一章節的時間到了。
【銀鵬】我說一下投票,張老師的支持率又上升了,雖然上升的很緩慢,但是在一點一點的增加。
【陸新之】張老師用老百姓拉票法,成功的反擊了袁總,張教授是以情動人,本身硬件不行,但是軟件很好,而且軟件還有神秘的東西,能吸引名模過來,可以吸引不喜歡上海和廣東的人過來。
【潘石屹】現在場外還由兩個嘉賓在等著,你們要不要尋求支援。
【袁岳】不需要了,可以參與。
【張頤武】我們搞和諧社會也可以上他參與一下。
【銀鵬】你好葉老師,我們是PK臺的現場,對于北京關于宜居的支持率還是非常低,我們要跟您拉選票來了,您跟我們說一下好嗎?
【場外嘉賓】我認為一個城市的宜居性應該是所有居民政府質量和整個城市的環境質量,一個是生活質量,一個是環境質量。
【銀鵬】您覺得從這兩個質量來說都覺得北京是宜居的嗎?
【場外嘉賓】從這個質量講要從四個方面看,第一個方面要看居住,看你能不能給不同收入階層的人提供不同的住房,比如給中高層的人提供商品人,給低收入的人提供廉租房,這個城市就是宜居的。另外,對中高收入的人提供商品房的供應是比較多的,現在比較缺的就是低軸如的廉租房需要加強供應。這個是第一個居住的問題。
【銀鵬】所以現在很多買不到房子的人,買不起中高檔房子的人,他們會覺得北京不宜居。
【場外嘉賓】這種情況是北京市應該對低收入的人,應該給他們提供住房,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的住房是100%私有的,低收入人是買不起的,在發達國家低收入的人都是租房子的。現在我們搞的經濟適用房,這里面有一個誤區,就是現在我們很難界定收入的多少,我們要求中低收入人買,這個也不是很現實。所以,政府可以提供低租金的房子,可以讓他們租房子住,而不是買房子。
【銀鵬】在我們兩位嘉賓PK的過程中,張老師認為是宜居的,他認為北京機會多,文化氛圍好,所以很多人愿意留在這里,所以北京是宜居的。
【場外嘉賓】第三點就是工作,工作他有很好的工作崗位,這個就是宜居的。
【銀鵬】但是反方嘉賓認為機會不是所有人都享有的。
【場外嘉賓】這倒是,因為任何國家不可能每一個低收入的人要買得起房子都是不可能的。
【銀鵬】謝謝您葉老師,我們的聯線就到這里。
【陸新之】我們都很關心這位勇敢的嘉賓是誰?
【銀鵬】他是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工程師葉耀新先生。
【張頤武】他比我還激進。
【陸新之】我聽剛才葉總說的話跟您說的差不多。
【銀鵬】就是高收入的人能找到商品房居住,而低收入的人是廉租房的方式解決問題,所以這么看來還是宜居的。這個就引出了我們下一個話題。
【潘石屹】我們的時間得抓緊一點,主要是你們兩位發言的時候要簡短一段。下面要積極提問,為了鼓勵你們提問,誰要提問題,送上一本書。
【陸新之】下面我們加快速度。
【潘石屹】第二個提是房價高、買房難是不是影響城市的宜居?
【張頤武】我有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是我們每個人都有最真誠的愿望,我最希望大地天下寒石俱歡顏,這個是我的愿望,但是最痛苦的事情是全世界都沒有實現這個事情,美國都沒有實現,更何況在中國、在北京,所以我們為能忍受這個地方的房價高,就是因為這個地方給我們的夢想很大,我們有可能在將來買一個盡管不這么大,但是很好的房子。像潘總的房子,我們再奮斗20年,而且現在有很多80年代的人,大家都有機會。另一方面,我們還有廉租房的制度,高中低的人都有機會,我們的愿望是所有人都能住上最大的房子,最好的房子,但是是不可能的,這個不可能對我來說很痛苦,但是這個痛苦是全世界共同的,所以覺得我們只有努力讓更多的人住上好房子。所以,北京的情況和世界其他的地方一樣都有這個挑戰,這個挑戰雖然嚴重,但是不足以說這個地方不宜居了。
【袁岳】宜居很大程度是一個觀察的感受,像張老師住在大胡同的時候,那個時候大家住的條件是差不多的,大家都住的不怎么樣,大家都覺得挺宜居。現在不一樣了,就是一方面有的人買了三個房,四個房,而且買的越來越大,而我連一個房子都買不起,在北京35%的人連經濟適用房都買不起,所以他覺得不宜居了,這個不宜居不是總面積,絕對面積的上升,就是這個觀感看你這個高房價,比如說去年已經提出來抑制房價,抑制房價的結果是今年房價更加上升。因為抑制房價老百姓覺得很好,給我們帶來希望了,但是他看到的是漲的更快。本來他看到其他人就有這種不平的感受了,當你一些承諾不能實現的時候,這種感受會更加突出。所以,我們為什么看今年的宜居指數的結果是這樣,我預計北京宜居指數還會進一步的下降。
第二個,張老師依然不是站在普遍老百姓的感受上,他是說你要多少年以后,你成功以后,他的前提是站在不成功者的,一個社會里面有多少是成功者,有多少百分比的人是成功者,只有成功者才有房子住,這種希望不是老百姓的宜居期望,宜居期望是一個普通的房子,覺得有一個房子,這個社區里面其樂融融,我上班的時候不至于那么堵,是非常普通的需要,不要20年、30年。如果你說在這個城市里面20年、30年以后有可能成功,這個城市是有機會的,愿意在這奮斗,但是不代表這個城市是宜居的。所以,在這個錯誤的前提下推下來的結果仍然是錯誤的。
【張頤武】我覺得袁總說的不對,現在房價過高是老百姓主要的一個抱怨,就是說我們究竟看感受還是選擇,他選擇什么呢?實際上你選擇在北京,你發現很多的地方房子非常低,比如一個縣城房價是800塊錢一平米,這個地方很好,很樂觀,大家都可以到這住,我隨便可以買一個房子,說張老師你到我這買一個美倫美奐的一個別墅,800塊錢一平米,我一看這個別墅是很好的,是黑股隆冬的,非常好,但是我不會去,為什么?因為這個地方不是一個宜居的地方。我覺得800塊錢,我們勞動人們,我們不能說揀破爛的,但是揀破爛的在北京機會也很多,他揀到的紙箱也比在那個小縣城揀的多。所以,為什么北京大家能忍受這個房價,就是因為你發現你掙的工資是可能在這個地方買房的,你發現如果房價跌了,房價跌了會把經濟拉跨,我也愿意北京房價明年降到1000塊錢一平米,但是有一點,這個時候房價降到1000一平方米的時候,這個時候經濟就垮了,經濟垮了以后,我們發現我們工作也沒有了,那個時候別說潘總1000塊錢的房子,還是買不起。所以,這個殘酷的結果告訴我們經濟成長是必須的,我們不得不忍受房價過高的成本,這個成本是我們在這個地方居住必然的選擇,為什么選擇?因為這個地方還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