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世間,百行孝為先,有酒有肉先生簨,萬事無如一家哉難……”2月19日,秦安縣賀新春小曲匯演在縣文化館拉開序幕,吸引了廣大市民朋友們前來觀看。
 據(jù)悉,此次秦安小曲匯演從正月初十(2月19日)持續(xù)到正月十四日(2月23日),為期五天。演出團隊有郭嘉、寺咀、邵堡等14支小曲分隊,演出曲目有《亞仙刺目》、《蘆花計》、《想情郎》、《過江》、《三更月照》、《龍鳳呈祥》等40余首。秦安小曲迂回跌宕的旋律、寬廣悠長的音韻、婉轉(zhuǎn)圓潤的唱腔,不失為一道春節(jié)期間秦安民眾的文化娛樂大餐。
 秦安小曲,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天水市秦安等縣境內(nèi)的古老曲藝品種,又叫秦安老調(diào),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形成于16世紀時的明代中葉,歷史悠久,屬于曲牌體的唱曲形式,秦安小曲采用秦安當?shù)氐姆窖匝莩硌菪问交驗橐蝗俗詮椫腥易猿换驗槎朔殖秩遗c摔子(銅質(zhì)碰鈴)對唱;或多人分持三弦、摔子、四片瓦等輪唱。唱腔屬曲牌連綴體式,分為“大調(diào)”和“小調(diào)”,常用的曲牌有“越調(diào)”、“越尾”、“穿字越調(diào)”、“四六越調(diào)”、“十里亭”、“滿江紅”等40多個。曲調(diào)高古而通俗,旋律簡潔而豐富,唱法柔媚而雅致。傳統(tǒng)曲目有《玉腕托帕》、《小登科》、《百寶箱》等。
同一時間,在縣文化館院內(nèi),由秦安縣蔡氏拳研究會成員為現(xiàn)場觀看小曲演出的群眾帶來了拳術和條棍等表演,精彩的表演不時贏來觀眾熱烈的掌聲。秦安縣蔡氏拳源于武當,學自少林,自明初至今傳承600多年,保持傳統(tǒng)拳器套路七十多套。2010年,被列為天水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表演者年齡最大的七十多歲,年齡最小的十二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