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經營拓市場 甘為果農作奉獻
——記天水市勞動模范王寶林

在葉堡鄉,王寶林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今年四十一歲的他,1998年高中畢業后,曾跟建筑隊外出打過工,在跑過車,開過小店,后來于1999年被村民選舉為村副主任,2000年又被群眾推到村黨支部書記這個崗位。那時的他,骨子眼里只有一役倔勁,心底里也只有一個愿望,那就是“群眾選我當干部,我為群眾謀福利”。近十年來,他是這么想的,更是這么做的。
創辦第一個果品公司。王坡村位于縣城約8公里,全村500多農戶,是個傳統的農業種植村村,葉蓮路未開通前,蘋果不好賣,果品價格賣不高,作為土生土長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才能把果品販子吸引過來,把農戶的果品銷出去成了他的一塊“心病”,2002年3月,他把本村和鄰村的“開行”人員找過來排原因,出點子,拿主意,共謀銷售大計。通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果品難賣,除了市場行情外,主要是我們找不到客戶,客戶不知道我們。于是他大膽地提出了將秦安果品品牌打入外省果品市場的設想,隨即得到大家的響應,說干就干,他找來電焊工、電工在葉蓮公路邊的醒目位置制作了一塊“秦安縣盈動果品有限公司”廣告牌,不錯,牌子可以作無聲宣傳,但要真正把外地的客戶吸引過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方面發動本地有開行經驗的人,向鄰村、鎮宣傳,另一方面,自己利用網絡與新疆、浙江、重慶等果品大省聯系,積極向外推介,很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客戶源遠不斷紛至沓來,農民果品銷售從不出村,坐在家門口等著客戶,果品價格也在同等條件下每斤提高了七八角甚至一塊多。成功的第一步,使他嘗到了喜悅,他笑了,果農也笑了。
開辟第一家網套加工廠。成功創辦果品公司的他,始終堅信事在人為,萬事開頭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任何事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夠做好。在創辦果品市場后,他看到在收購、運輸蘋果的過程中,磕碰、跌打是難免的,他通過市場調研,在了解到一些先進的果品經銷企業是用塑料發泡網來對果品進行包護以減少運輸中的損失后,他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自己辦廠做網套!在半年多時間里他想法籌措到200多萬元資金后,于2003年7月成立了秦安縣盈動發泡網廠。此次,王保林的人生角色也由單打獨干轉為經營企業的老板。實踐證明,他的這一決定是英明正確而又經受得住市場考驗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基礎工作做好,生意便接踵而來,在短短的幾年里,他的企業迅速發展壯大。至目前,公司占地20畝,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總資產1764萬元,從業人員50人。擁有果袋生產線10條,年生產果品套袋2億只;發泡網生產線4條,年生產發泡網10萬包。他的企業成了秦安縣以生產果袋、發泡網,集果品貯藏、銷售為一體的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

要做經紀人,先做誠實人。要做經紀人,先做誠實人。這是王保林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經紀人必須一手托兩家,做到心正稱平,他不論是從事貨運交易,還是經營果品生意,他總是公公正正,認認真真,既不坑農害農,也不蒙騙客戶。為了確保不抬價,不壓價,實現公平競爭,2008年他又在縣工商部門的牽頭下,王保林聯系周邊7家果品保鮮庫、20個有實力的果品經銷商、7個果品基地和100多名果品經紀人,聯合成立了“秦安縣保林果業合作社”,組建了專業果品經紀人協會,選派專人負責政策法規的學習和經營技術指導,同時還聘請工商部門負責監督,實現有序競爭,誠實經營。2009年為了更好地提高果品質量、擴大果樹種植規模,他按照國家有關土地流轉政策,在隴城鎮西番坪建立一個1000畝優質果園基地。一份付出,一份收獲。如今以盈動果品有限公司為核心的果品市場,不僅是葉蓮公路沿線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同時也成為方圓十里八鄉果品購銷的中轉站。幾年來,王保林的企業堅持“以人為本、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在向社會提供一流產品、為客戶提供一流服務的同時,日漸樹立了自己良好的社會形象。公司于2006年2月被縣委命名為“黨員示范戶”;2007年1月被市政府授予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稱號,5月被縣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重合同、守信用”企業,8月被縣委、縣政府評為“林果產業先進企業”,并光榮擔任縣果品經紀人行業協會理事; 同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共產黨黨員創業先進個人”;2010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秦安縣勞動模范”稱號;同年,又被評為“天水市第二屆十大杰出職業經理”;2011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天水市農村實用先進人才”。
敢拼敢闖的他,始終把成功作為起點,憑著赤誠,帶著責任,正以昂揚的姿態,矯健的步伐,向新農村建設的金光大道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