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歲末的隆冬時節,圖書館內卻是春意盎然,一派繁忙景象。在繼邵力子捐書陳列室、大型電子閱覽室、自然科學類圖書電腦自動化管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完工后,圖書館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ILAS圖書館自動化管理軟件系統工程建設,系統建成后,市圖書館將以更加完善的服務功能,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為全市市民服務,為天水建成隴東南經濟文化大市而發揮重要作用。
天水是西北文化重鎮,自古以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享譽隴上,始建于1919年的天水市圖書館即是鑲嵌在這個文化重鎮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作為國家二級圖書館,占地6.7畝,館舍面積6000平方米,現有各類藏書30余萬冊,其中古籍圖書5萬余冊,地方文獻1500余冊,各類報刊合訂本5000余冊,兒童讀物5000余冊,以其雄厚的館藏基礎在省內圖書館中名列前茅。
古籍圖書重放異彩
市圖書館現存古籍藏書52000余冊,位居全省公共圖書館之首,其中600余冊善本更受專家學者稱道。古籍中尤以“和平老人”國民黨元老、民主愛國人士邵力子先生于1937年捐贈的13000余冊古籍文獻和600余冊善本獨具特色。最珍貴的為明萬歷42年嚴徵集《松弦館琴譜》和明正德元年王恕撰《玩易意見》,還有近年來從民間搜購的古籍33種260冊,信札25種及古字畫《山海經》一幅。為了更加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古籍資源,保存人類文化遺產,市圖書館于1999年開始對古籍圖書進行重新整理,按《中圖法》(第四版)分類,到目前已整理出圖書3萬余冊,并在整理的過程中遵循整理與開放并重,保存與開發并重的原則,于2003年整理出版了《民國名人墨跡》一書,收集了孫中山、蔣介石、李宗仁、蔡元培、博增湘、葉恭倬、周肇祥等180位名人的墨跡,同時,影印了集二王之書的《二妙軒碑帖》拓本。
為了更好地保存古籍圖書,改變長期以來因多種客觀原因限制而造成的保護陳列設施簡陋落后,市圖書館多次對古籍書庫進行了徹底改造,去年上半年,市圖書館對書庫進行了裝修,共制作高檔木質仿古書柜144個,木質雕花字畫柜5組。2005年建成并對外開放的面積約150平方米的邵力子先生捐書陳列室,更是以全新的視覺、科學的布局以及古樸典雅的裝修格調得到了各級、各類人士和廣大專家學者的贊譽。
傳播文化功能齊全
近幾年,為了加快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化圖書館的轉變,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市圖書館于2005年11月正式建成并對外開放了擁有38臺清華同方計算機的電子閱覽室,使讀者可以隨時上網瀏覽、學習、查閱資料。綠色教育專網的開通,更為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提供了很大便利。
在建成電子閱覽室這一現代化資源基礎上,2005年,市圖書館又與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聯合建成天水工作站,由全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甘肅分中心配送的文化信息資源工程建設設備,開通清華全文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資源、清華博士碩士論文數據庫、國務院發展中心信息網、自然科學博覽等全國最大的綜合性信息資源數據庫。這標志著“全國信息資源共享天水市分中心”正式建成,從而實現了與全國優秀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2006年,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和充分論證,市圖書館決定采用ILAS圖書館自動化管理軟件系統,8月份建設工作已全面啟動,工程投資60萬元,計劃于2008年結束,屆時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將使我市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為廣大讀者提供更為優質便捷的服務。
服務讀者深受歡迎
幾年來,市圖書館為更好地服務讀者,圖書采選時以具有綜合性、普及性、實用性和地方特色等為原則,采用參加全國書市、定點配送、上門采選等方式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采購的圖書既有具收藏和查閱價值的重點圖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中國戲曲年鑒》(10大類),歷代名家書畫全集、藝術品收藏鑒賞等,也有適合廣大讀者迫切需求的最新出版的文學、歷史、電子、環保類書籍,還有針對各種技能培訓的科技讀物以及針對青少年教育學習的普及讀本。在購書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圖書館既考慮了館藏質量,也兼顧了大眾讀者的要求,以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需求。同時,市圖書館還加大了對地方文獻采集的工作力度,利用呈繳本制、發放征集函、購買等方式采集甘肅各地、市、縣志,本地作家著作,各行業志等地方文獻,徹底改變了過去地方文獻以藏為主和閱覽環境簡陋狹小的被動局面,專藏專用,更好地服務了社會。
在加強圖書館自身功能建設的基礎上,圖書館還積極發揮市中心圖書館的作用,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基層幫扶和業務輔導活動。2005年3月份,市圖書館在清水縣紅堡鎮中心小學和麥積區伯陽鄉中心小學新建了少兒圖書流通點,送去各類少兒圖書3000余冊,并制作了“天水市圖書館少兒圖書流通點”牌匾。8月份,給藉口鄉文化站配置圖書閱覽桌10套,送去價值3700余元的農村科普讀物440冊。2006年,對麥積區石佛鎮石佛村進行了文化對口幫扶,將價值2萬余元的農村實用科技圖書800余冊及5組木質書柜無償捐贈,新建“天水市圖書館麥積區石佛鎮石佛村圖書室”,極大地豐富了農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
美化環境容貌一新
多年來,由于各種原因,市圖書館環境狀況一直無法得到徹底整治,安全也存在很大隱患。從2004年開始,市圖書館就下大力氣改變這一現狀,組織人員清除堆積在館周圍死角的各類廣告牌,石頭磚塊及破損桌椅等雜物,拆除大樓內外亂接亂搭電線,對老化破損的上下水管道進行了維修疏通。實施了拆墻透綠工程和花園規劃治理,對一樓大廳進行了裝修和亮化改造,制作了圖書館簡介展示牌。對多年失修的配電柜和全館的電器電路進行更新改造,配置了滅火器,從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隱患。
同時,為了給廣大讀者創造一個幽雅、舒適的學習和閱讀環境,市圖書館借鑒外地先進圖書館的辦館經驗,積極爭取經費,新建150平方米的讀者自學室和地方文獻室,對設施陳舊老化的報刊閱覽室和兒童閱覽室進行了裝修改造,給讀者創造了優雅、舒適的學習和閱讀環境。同時也為爭創國家一級圖書館奠定了堅實的硬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