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讓生活更美好”論壇演講摘登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高新才
旅游是一個產業,產業必須遵循市場法則。如何把旅游產業做大做強,是一個由資源稟賦、資本存量、市場需求等各種生產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旅游的六要素之一,天上你得有航空,地下你得有鐵路、高速公路,但你經濟發展水平過低時,物流、人流肯定不多,經濟分析的結果,這些設施在你這里的節點就會很小或者干脆把你擱下。因為公共產品也要考慮使用效益、社會效益的。我要說的是,你到底你有沒有真正的市場需求,你的投入產出率是多少。因此,我對天水的旅游業提出三點意見:

第一,找準薄弱環節,盡快趕上來。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發展弱勢產業,必須加大投入。一個區域要把一個產業做好、做大、做強,就要把經濟做好、做強、做大、做活。過去那些耳熟能詳的優勢我們經常大講特講,可就是羞于說自己的短腿產業。成績不說跑不掉,可是缺點不說不得了。在我看來,會找短腿產業的人,肯定是個聰明人。找準最短的那個瓶頸制約,我們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要善于合作!笆晃濉耙巹,國家按照主體功能規劃,把天水放在“關中——天水經濟區”,我首先為天水的進入而榮幸。天水是甘肅唯一進入這個經濟區的城市,你應該站在經濟區的高度來審視天水發展,不能再拘泥于天水市的范圍而搞一些小而全的東西。比如天水的旅游,你說八千年的文明看天水,你的體量有多大,你的道路、停車場、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能支撐得住嗎?平心而論,天水的旅游比西安半坡的文化、寶雞的法門寺還差得很遠。主觀虛幻的東西市場是不承認的。經常聽到天水人說,我的文化還比你早1000年或2000年,總想當老大,但沒有投資。其實,旅游產業是一個外部性非常強的產業。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就一個地方,一個投入大的項目,你一定會有收入的。我們的周邊有非常多的旅游資源,天水一定要主動出擊,善于合作,在合作當中找出自己的真正優勢。天水與陜西關中山相依、水相連、習相近、根同源,大家都有合作的基礎。天水的旅游要融入關中就得打差異牌。天水的旅游不僅要進得來,還要出得去,來得人還要有花錢的去處,你的旅游商品還要有吸引力,能調動起游人消費,這樣你的合作才是成功的。
第三,要打破路徑依賴。簡單來說,創新就是把左撇子改成右撇子,或者把右撇子改成左撇子。不能老遵循過去思路,一說旅游就是我這個地方伏羲、女媧、麥積山、仙人崖等。游客需要的你沒有,游客煩膩的東西你喋喋不休,我想這就是我們目前面臨的窘況和尷尬。你買的旅游產品,從產權經濟的角度講,投入大、見效慢、使用效率過低、回收期太長的產品確實沒有生命力,你一定要讓他活下去,僅僅是你一廂情愿的事,與市場真正的需求沒有多大關系。我在此講一個路徑依賴的故事:把一只猴子關在籠子里面,在籠子頂上掛一朵香蕉,當每次猴子摘香蕉時,就用高壓水槍打它,那個猴子挨幾次打之后,就再也不敢摘香蕉了?墒菗Q上一只新猴子進去,它不知道高壓水槍的厲害。看見香蕉就想吃,老猴子就打新猴子,老猴子怕高壓水槍打他,新猴子一吃香蕉,老猴子就打它,結果是籠子里所有的猴子看見香蕉都不敢吃,這就是路徑依賴。過去我們一講起天水的旅游,都說旅游資源豐富,但旅游資源轉化成旅游產品是需要投資的,而且轉化需要市場的支持。一個區域的一個優勢產業要做強做大,真正要把它辦成一個大企業,恐怕不僅僅是簡單的資源、簡單開發的問題,而是一種依賴,要想打破這種依賴,必須要花很大的代價。旅游經濟,不單純是旅游產業的事,而是一個區域經濟整體發展水平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