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水市堅持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建成了一批集聚規模大、裝備水平高、科技實力強的現代設施農業基地,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一、堅持因地制宜,優化產業布局。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適宜區全覆蓋”的原則,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全市設施農業種植面積達29.9萬畝,武山縣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一批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武山縣、甘谷縣按照“示范引領,連片成帶”的思路,打造了以渭河川道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塑料大棚集中生產區為重點的10萬畝現代化高品質設施蔬菜生產“長廊”;麥積區、清水縣結合當地氣候、水文條件,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秦安縣從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品品質、鍛造產業鏈條入手,做大做強白脆瓜產業;秦州、麥積、秦安、甘谷等果品主產區結合果園改造提升,大力發展設施大櫻桃、設施蜜桃、設施葡萄等產業,構建起了“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格局。
二、堅持提質增效,夯實發展基礎。聚焦影響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引導武山、甘谷、秦州等設施種植傳統優勢縣區,大力實施改造提升、科技示范創新、先進裝備推廣“三大工程”,重點支持老舊日光溫室、塑料大棚改造提升,優先支持溫室大棚設施裝備、節水灌溉、智能控制等關鍵設施改造升級;在條件允許的示范區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篩選推廣設施蔬菜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加快集約化工廠育苗、鋼架大棚多層覆蓋、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推廣應用;大力發展耕作、播種、移栽、田間管理、采摘和運輸機械運用,提高設施機械化作業水平,今年新建鋼架蔬菜大棚6642座4809畝、改造提升8566座4535畝,新建食用菌、白脆瓜、草莓設施798座1204.6畝。
三、堅持項目引領,拓寬投資渠道。緊盯國家、省級投資導向,積極爭取產業發展項目資金,今年爭取到農業農村部高原夏菜產業集群、中央財政設施農業獎補和省級現代寒旱農業發展資金2400萬元。引導縣區統籌利用到縣銜接資金、涉農整合資金、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按照不同類型,采取以獎代補形式,支持經營主體建設集中連片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連棟溫室。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支持設施農業發展的專屬金融產品,最大限度解決設施農業建設資金難題。吸引撬動社會資本參與設施農業建設,形成政府引導、企業參與、金融支持的多元化融資格局。截至7月底,全市落實設施農業建設資金1.2億元。
四、堅持科技賦能,提升整體效益。充分發揮國家大宗蔬菜產業體系、省農科院及市級蔬菜專家團隊技術力量,組織開展設施蔬菜“千人指導 萬人培訓”農技提升行動,建立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體系,為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集成推廣綠色標準化栽培模式,引進航天系列辣椒和番茄、甘藍、黃瓜、葉菜類等蔬菜新優品種200多個,優良品種推廣率達到95%以上。加強與中國農科院、西北農林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企業合作,開展科技攻關、成果轉化、技術集成示范和人才培養,推廣新型材料日光溫室、粉色多功能轉光棚膜等新技術新材料,總結出了40多種川區設施大棚一年多熟間作套種輪作模式,促進了設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實現了農產品均衡上市,有效降低了市場風險。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