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謨(559~627年),秦州上邽(今甘肅天水秦州區)人,隋唐時期著名軍事家。姜謨自幼聰慧好學,有遠見卓識,文才武略深為時人稱道。
隋大業末年,姜謨任職晉陽縣令。其時隋統治荒淫無道,民怨沸騰。姜謨探訪太原留守李淵。李淵見姜謨才華出眾,深為器重。姜謨見淵氣度不凡,且能禮賢下士,以為將來得天下者必為此人,遂深自結納,為莫逆之交。
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任命姜謨為大將軍府司功參軍,從其左右。姜謨隨軍先后平定了霍邑、絳郡,并監督大軍井然有序地順利渡過黃河。唐朝建立后,姜謨因功被封為光祿大夫、除相國府胄曹參軍,封長道縣開國公。
唐立國之初,薛舉在金城造反,進逼秦州,一時河隴形勢異常復雜。姜謨因在地方素有聲望,被高祖派往招撫薛舉,并授予相機行事之權。姜謨和竇軌出大散關,下河池、漢陽,越隴坂,到秦州,順利招撫了薛舉。姜謨因功升任員外散騎常侍,后又擢升為秦州刺史。姜謨任秦州刺史后,安撫百姓、輕徭薄賦,頗有政績。又“撫邊俗以恩信,盜賊衰止”,為百姓稱道。后改守隴州,以老去職還家。貞觀元年(627年)卒,贈岷州都督,溢“安”。
姜確(生卒年不詳),姜謨之子,字行本,貞觀中為將作少匠、左屯衛將軍,平高昌后被封為金城郡公,伐高麗為屯衛將軍,以行軍總管攻蓋牟城,中流矢而卒,時年51歲。
姜確是唐代杰出的工匠,曾負責修建了大唐王朝的九成宮、洛陽宮及諸苑御,以干力為人稱道。因有功,屢受皇帝賞賜。皇帝游幸無不隨從。姜確還把精湛的建筑技術運用到軍事方面。在與高昌的戰爭中,姜確擔任行軍副總管,他依照山勢地形制造攻城的機械,使器械益精。楊永生《哲匠錄》有其傳。貞觀十七年(643年),隨太宗征高麗時中流箭矢而卒。姜確去世后,贈左衛大將軍、郕(chéng)國公,謚曰“襄”,陪葬昭發。唐太宗有御筆《悼姜確》一詩,其詩曰:
鑿門初奉衛,伏節始臨戍。振鱗方躍浪,騁冀正凌風。未展六騎術,先虧一簣功。防身不足智,徇命有余忠。悲驂嘶向路,哀笳咽遠空。凄涼大樹下,流悼滿深衷。
姜確有子簡、柔遠。簡亦有巧思,簡之子晞,柔遠之子皎,均有作為。皎之子慶初,天寶十年(751年)尚新平公主,拜太常卿。姜氏一門六世在朝為官,顯赫一時。 (《天水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