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有座龜鳳山
吳和平

在我的家鄉天水市麥積區甘泉鎮龜鳳村,有一座鮮耀奇絕、遐邇聞明的龜鳳山。龜鳳山座落在天水市東南、距北道埠14km,沿麥積山大道去麥積山方向林學院北站右側進大江溝5公里,或從寶天高速天水市西入口寶雞方向行25分鐘甘泉出口下高速,麥積山大道向東林學院北站左側進大江溝行5公里即到。龜鳳山山型似一只特別逼真的大壽龜,“龜背”凸兀,“龜頭”伸翹,又如一口大鐘懸垂矗立于群山環抱之中,山面碧翠如黛,四季流綠,林木撐天廣,山泉叮咚咽,上山路有十八盤,曲徑通幽,氣勢磅礴。龜山起于鳳山的三面圍護,依偎鳳山屏障。環圍的“鳳尾”正峰是西灣梁直接藍天。東西又起兩峰,西“鐘”東“鼓”,鐘山又稱尖嘴山,高標天際,四壁如削,陡然卓立。鼓山渾圓高聳,與梨樹頂相擁,好似一面高大戰鼓擂臺。古秦州志載:“龜鳳山如龜伸首,似鳳展翅”,確是奇峻險峭、綠艷疊翠、神奇瑰麗佳境。山頂上有1300平方米闊地,建有佛、道兩家寺院,俗稱“云光寺”。

天水鄉賢尹維成伯伯詩云:“峻嶺崇山寺,玲瓏若蓮峰。清溪環左右,潺潺流水聲。山頂寂靜處,頂上有清宮。佛像生端顏,禪堂花木深。”
老父親吳承祖有詩云:“老王河,一條龍,靈官店里起生云。龜鳳山,霧騰騰,無量爺坐的后山門。”
上世紀六十年代社教時期駐村工作組組長包士厚詩云:“喜游龜鳳山,拜僧胡暢談。信仰各不同,合理搞生產。”
古時的龜鳳山一進山門映入眼簾的大照壁上畫的是海水朝陽,一望無際的洶涌澎湃的海面上,一輪大大的鮮紅的太陽冉冉升起,上面懸掛著肅王的匾。

山頂所建云光寺古有12樽每樽7米高的金佛文革期間被毀。無量祖師殿有隴東南沒有的四扇鑲著水杯口大的金錢艾葉門。無量祖師佛身著魚鱗套環梅花甲,有的套魚頭,有的套龍頭,隴東南沒有。觀音菩薩像左手臂壓著一跺經書,右手臂手提拂塵,全國沒有。觀音殿門檻外側有風洞直通山底,側耳傾聽猶如汽笛轟鳴,隴東南沒有。解放前最早由一姓霍僧人帶王渙之、魏寶山三個徒弟主管,后靜玄法師主管,后本正師傅、姓董本定師傅主管,有石莊下、西灣梁耕地110多畝。解放后由一劉姓僧人本科師傅主管,打坐圓寂,由本安師傅接管。據說:本安師傅與靜玄師傅游南海朝隱洞,本安看到的是老太太紡線,靜玄看到的是一頭牛,因兩人修行不同,看到的不一樣。解放后有國民黨時期遺留的四馬大套的11馬車白圓錢幣(貯藏在柏籽洞)、12缸鴉片上繳國家。現存有海光法師所遺慕投八千多萬元興建的云光寺廟院,由妙茹王坤僧主持。

龜鳳山捷藍殿有十二樂剎,有張殺徒、李善人像,二人互稱自已行善,結果把肚子剖開看,張殺徒肚子里坐的是佛爺,李善人肚子里坐的卻是殺牛賊。
西方三圣殿,中間是阿彌駝佛,左面是大什子菩薩,右面是觀音菩薩。三陽開泰有四只角的羊。顧命鳥人身雙頭雙翅膀。吽呢寶瓶影響著不生不滅,日夜經常是明亮的白天。最大的金瓷雕口里銜一串佛珠。
正佛兩邊蓮花上站著童兒阿藍和伽舍,手里拿著蓮花。
花顏三圣青獅白象。中間坐著釋迦牟尼佛,左面是文殊菩薩,右面是普賢菩薩。文殊和普賢菩薩是管理佛弟子的。
老父親吳承祖致佛詩云:“佛是西方大圣人,佛有丈六紫金身。佛前三千阿羅漢,佛后五百接地神。佛受弟子三千供,佛降道場做正盟。佛在靈山演校點,佛法常渡救眾生。”

2004年,有一在山西五臺山大圓照寺修行20多年的麥積區馬跑泉鎮東山村人沈紅生,法名釋海光,云游至此,見原寺頹廢,發愿心重振云光寺。在走訪當地父老鄉親的基礎上,結合自己修學佛法的實際,進行了胸中規劃籌謀,然后募集資金修建寺廟。用所募資金從甘南購運3尊各10噸大佛和佛寺相關建材,與眾弟子一起用圓木、木板、鐵鏈、滑輪、繩索,將大佛和各種建材披荊轉棘、放墻斜吊、尺動寸移至山頂寺院,然后按工序進行建設安裝,一期二期,邊募邊建,歷時19年才建成今天亭臺樓榭、飛檐疊障之規模。海光法師不幸在2023年疫情時基礎病復發圓寂。

龜鳳山東2公里處有座落在南山半山腰的泰山廟,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有大殿、抱剎、戲樓、鐘鼓樓、大山門和東西廂房40多間,生長著直徑夠有3至5人合抱的大古柏樹十多株,供奉著泰山爺東岳大帝黃飛虎,是老百姓平時祈福預測吉祥的理想佳地。老父吳承祖有謁子書:“《東岳天齊,人元圣地》東方教主泰山王,岳鎮乾坤福無疆。天庭年年言好事,齊福無邊大吉昌。人間依賴逐神佑,地感山河萬年長。”
在龜鳳山下,有上世紀就修建使用的水利工程——九眼泉,清洌甘甜的天然礦泉水噴湧而出。還有一塊400多畝平展的南川地,在修建好路橋后亟待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