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黑河流域看節水 |
——國家水利部驗收張掖市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工作側記 |
 |
黑河“咽喉”――鶯落峽 |
在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張掖市,國家水利部驗收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工作組一行,由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帶隊,在甘肅省水利廳廳長許文海、張掖市市委書記田寶忠、張掖市市長何振中的陪同下,于9月1日開始了為期兩天基層調研和實地走訪。
總理寄語振奮人心
9月1日上午8點30分,胡四一副部長首先來到了張掖節水型社會展覽館。張掖市市長何振中向胡四一副部長介紹說,張掖節水型社會展覽是2006年3月被國家水利部、教育部、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命名為首批“全國節水教育基地”, 展覽館共有108塊展版,涵蓋了張掖市人文地理、經濟社會、黑河流域水資源現狀、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探索、實踐,黑河流域綜合治理、黑河調水、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等內容。展覽分五部分,各部分內容獨特,色彩各異,分別象征著綠色的生命、藍色的希望、金色的收獲和銀色的科技。
胡四一副部長在胡錦濤總書記關心水利工作的照片和溫家寶總理的題詞前久久駐足,一旁的解說員讀起了總理的批示:大旱之年,黑河向下游分水8億多方式實屬不易,甘肅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中央決策,全面調整經濟結構,狠抓節水措施,克服各種困難,不僅順利完成了年度調水任務,而且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黑河綜合治理的第一步走的很好,要認真總結經驗,積極籌劃明年以至更長遠的工作,繼續努力,走出一條建設節水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成功之路。
“總理批示振奮人心……”胡四一向隨行的人員高興地說,張掖市成功組織實施黑河水量統一調度,有力地促進了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保護和改善了黑河下游綠洲生態,功在當今,利在千秋。
 |
水天一色的草灘莊 |
水文監測力保平安
驅車40公里,工作組來到了黑河上最大的水文站——鶯落峽水文站,進入峽口,一座簡單別致的小四合院坐落在黑河岸邊,小院的附近有一座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兩層小樓,進到里面只有一臺機器,屋外還有一些量雨器、蒸發器、溫度儀等測量儀器。
據帶領工作組參觀的鶯落峽水文站站長陳學林介紹,黑河調水開始后,水文站擔負的任務量增加了一倍,這里的工作人員要日夜監控、監測上游來水的流量、流速、水溫、降水、蒸發、冰凌、泥沙流失等,更重要的是,他們每天都要向國家防總報告鶯落峽的水情,這已經成為國家下達黑河水統一調度指標最重要的一項依據。據統計,在黑河調水的5年中,該站為黑河流域綜合治理提供各類水文資料3007站年,為黑河調水提供水情信息3000多份,發布水情預測50多次,為黑河順利調水提供了科學、公正、及時、準確的測報服務。
“這個水文站還救過不少人的命呢。”甘肅省水利廳廳長許文海感慨地說,“1996年8月,鶯落峽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瓢潑大雨造成山洪瞬間暴發,咆哮的河水像脫韁的野馬,向鶯落峽水文站的測驗面沖來,水位漲幅每小時達2米左右,是該站自有水文記錄以來所沒有的。洪情的及時準確測報,事關黑河流徑區蘭新鐵路、312國道、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和沿河30萬畝耕地、20多萬人口的防洪安全。鶯落峽水文站的職工,淋著冰冷的雨水,堅持測報三天三夜,餓了就啃方便面、困了就在河邊陰冷、潮濕的觀測房里打個盹,完整地測報了一次洪水漲落變化的的全過程,共實測洪峰流量25份、觀測水位114次、測取泥沙水樣70個、拍發水情電報260份、向下游防汛部門預報洪水10多次。由于在這場罕見的特大洪水中,鶯落峽水文站趕在洪峰到達張掖前8小時、到達酒泉金塔縣前40個小時,準確地提供了水情信息,為當地政府抗洪搶險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使2市4縣13個鄉、10多家工礦企業和學校、80多座水利工程、2萬畝農田免受洪災,挽回經濟損失2.5億元。雨過天晴,洪水退去,鶯落峽水文站和陳學林本人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隆重表彰,名不見經傳的鶯落峽水文站,一下在張掖聲名鵲起,當地的老百姓才知道真正保佑他們免受洪災的是這樣一些默默無聞的水文哨兵。”
 |
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中) 觀看黑河流域沙盤 |
引水工程成績斐然
“看!那里有一個湖。”順著同行記者的所指望向窗外,只見不遠的地方清澈透亮的綠水正滾滾涌入河床,岸邊的胡楊林高大挺拔。
“到了,這就是黑河草灘莊引水樞紐工程。”張掖市市長何振中向胡四一副部長介紹說:“我們草灘莊引的水可救活了內蒙古的額濟納旗呀!2001年,內蒙古額濟納旗共發生8次強沙塵暴,尤以4月份的兩次特大沙塵暴破壞力最大:損毀房屋178間,毀壞16800畝即將播種的耕地,經濟損失400多萬元。”
“是呀!黑河影響的可不止我們甘肅、內蒙古。”甘肅省水利廳廳長許文海緊接著說:“多年的干旱使西居延海徹底枯竭。傳說中千年不死的胡楊樹,也魂歸沙海。干涸的居延海和萎縮的額濟納綠洲更成為影響我國北方約200萬平方公里的沙塵暴發源地。 2000年,國務院作出了黑河跨省際分水的重要決策,并要求黑河分水指標三年完成。2000年8月,黑河分水方案第一次得到實施。2002年干涸10多年的東居延海首次過流。 經過幾年連續向內蒙古額濟納調水,東居延海長期連續保有一定水量,增強了生態用水的功效,地下水位回升,動植物多樣性增加,胡楊林得到搶救性恢復,胡楊和檉柳生長速度加快,東居延海周邊及黑河下游河地區戈壁和沙地面積減少,草地和灌木林面積增加,綠洲退化趨勢得到遏制。”
 |
許文海廳長(右一)向胡四一副部長(左一)介紹草灘莊引水樞紐工程 |
節水建設任重道遠
在兩天的行程中,許文海廳長陪同胡四一副部長還參觀了高臺大業公司、釀酒葡萄基地、祁連酒業公司,臨澤銀光綠色高效農業示范園、奧瑞金種子公司臨澤分公司和民樂洪水河灌區信息自動化建設、三堡鎮任官村用水者協會、洪水河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國翔麥芽公司等地。每到一處胡四一副部長都虛心請教、認真記錄。副部長的精神感染者陪同的每一個人。
在9月2日下午召開的驗收工作會議上,胡四一副部長對張掖市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給予充分肯定后說,張掖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是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進程中一次成功的實踐和探索,不僅取得了一系列直接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更難能可貴的是,用實踐回答了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中的關鍵問題,初步廓清了要不要與能不能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問題、什么是節水型社會的問題和如何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問題。張掖在5年的實踐中創造了許多很好的經驗,如創新地實施了水票運行形式,將水票作為水權的分配、流轉和交易的綜合載體,不僅實現了水資源所有權向使用權的有效過度,同時使用水戶使用權和經營權得以確立和體現;采取了以點帶面、分類指導、區域實施、全面推進的試點建設組織方法,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
張掖節水型社會展覽圖片 |
胡四一指出,張掖試點建設創造了彪炳史冊的輝煌,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張掖試點僅是張掖節水型社會建設漫漫征程中堅實的第一點,這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面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流域生態保護的需求,要將建設節水型社會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戰略任務來抓;要堅定不移地保障黑河水量調度目標的實現;要進一步針對節水型社會建設中的關鍵問題開展深入研究。胡四一說,張掖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是我國治水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它的實踐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解決提出了寶貴經驗。張掖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完成了歷史賦予的重任,交上了一份很好的答卷,沒有辜負國家的厚望。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