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 城鄉居民得到較多實惠 ,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將有限財力向公共服務、弱勢群體和農村傾斜 , 使得公共服務、扶貧濟困工作繼續得到加強。通過省財政承擔 80% 、省以下各級財政承擔 20%, 將各地低保標準普遍提高了 10% 。在全省范圍內全部取消了農業稅、牧業稅 , 進一步加大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的力度 , 農民負擔比上年減輕 6.1 億元 , 人均達30 元。籌措整合資金 , 在 117 個行政村實施了以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開發為主的生態文明小康示范工程 , 在 509 個村展開了整村推進扶貧開發 ; 在一些不具備生存條件的地方實施以工代賑易地扶貧搬遷, 使 6.5 萬多農民從中受益;解決了 10 萬絕對貧困人口和 40 萬低收入人口的溫飽問題。將勞務輸出作為減少農民、富裕農民、提高農民的一項戰略性措施 , 堅持自發分散勞務輸出和有組織大規模勞務輸出同時推進 , 全年共輸轉農村富余勞動力400 萬人次 , 比上年增加 75 萬人次 , 創勞務收入 90 億元 , 增長39.8% 。切實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 , 全省新增城鎮就業 16 萬人 ,“十五” 期間累計新增就業 60 萬人。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 城 鎮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的參保率均有較大提高。
( 五 ) 社會事業投入增加較多 , 薄弱環節得到加強。爭取到國家教育專項資金 5.1 億元, 安排建設了農村寄宿制學校、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項目 , 進一步改善了農村基礎教育條件。籌措 1.75 億元, 對 45 個國扶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實行了 " 兩免一補 " 政策。全年又有 4 個縣實現 “兩基 ”目標,“兩基”覆蓋率達到 78.2% 。支持蘭州理工大學、蘭州商學院等高等院校新校區建設 , 改善重點高中辦學條件 , 擴大了招生規模。全省高校招生人數達到 8.4 萬人, 創歷年最高水平。安排 19 個職業教育中心建設項目 , 爭取國債資金 3400 萬 元 , 部分項目已建成使用。全省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項目全部投入使用 , 醫療救治體系建設項目基本完成并配備了 5375 萬元的醫療設備。新爭取 15 個縣醫院、 16 個縣婦幼保健站、 8 個縣中醫院和 384 所鄉鎮衛生院納入國家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 落實國債資金 1.74 億元。我省被列入全國農村基層計劃生育服務設施建設試點省之一, 爭取國債資金 1400 萬元 , 建成 37個縣 ( 鄉 ) 計生服務站 ( 所 )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 有 14 個縣的 255 萬農民參加, 平均參合率達 85.3% 。" 千名醫師支援農村 " 工程 , 贏得農民群眾普遍歡迎。人口計劃生育執行較好 , 全省總人口可控制在 2635 萬人左右, 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6.05‰ 。集中力量實施了一批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四庫全書》藏書樓竣工開館 , 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完工, 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又有 29 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納入國家建設計劃 , 縣縣有兩館的目標基本實現。紅色旅游景區建設正式啟動。全省有 8 個旅游景區納入國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 其中會寧會師舊址和宕昌哈達鋪景區建設列入 2005 年投資計劃。新爭取國家補助資金 2.05 億元 , 開工建設了 62 個公檢法司設施項目 ,460 個續建的基層派出所和司法所大部分建成使用。
( 六 ) 改革開放不斷深入 , 經濟發展活力有所增強。抓緊實施國企改革 “376”攻堅計劃。 70 戶下劃市州管理的企業已有 62戶完成改制或正在改制 ,10 多戶國內外大企業集團成功并購重組我省部分國有企業, 企業產權多元化實現了新突破 ; 國有中小企業轉入非公有制經濟的進度加快 ,80% 的企業已改制放活 ;66戶企業破產重組穩步實施 , 職工安置和分離企業辦社會工作進展順利。出臺了《貫徹〈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 省直有關部門制定了相應的配套措施 , 著力消除束縛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意見》, 對 57 個縣 " 四稅 " 上繳省財政的增量部分實行全額返還 , 進一步調動了縣一級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適時將農村改革的重點轉向了以鄉鎮機構、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等為主要內容的配套改革。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單位改革試點逐步推進。利用外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年實際利用外資 2.71 億美元 , 增長4.8 % , 其中: 借用國外貸款2.36 億美元 , 增長 3.7 % 。酒鋼集團南非鉻鐵礦開發和金川公司參股加拿大戈壁礦業等項目 , 年內實現境外投資 3657 萬美元 , 比上年有大幅度增長。外貿進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預計完成進出口總額 25 億美元 , 增長41.8 % ," 十五 " 年均遞增 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