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 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甘肅省衛生廳黨組書記、廳長 侯生華
今年是“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省委、省政府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進行安排部署,對于加快我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衛生部門必須明確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思路、原則、重點、工作方法和措施,進一步增強發展好衛生事業的自覺性。
必須深刻理解加強農村衛生工作與新農村建設的重大關系。加強衛生工作,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內容之一;是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生活寬裕的重要保障;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重要舉措。發展農村生產力必須依靠不斷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增強勞動力身體素質來實現。我省自然條件嚴酷,地方病、傳染病、慢性病等多種疾病始終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加上農村有的地方陳規陋習不少,農民的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識還不強,不健康,不文明的行為很普遍。因此,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目標,是一項非常緊迫的現實任務。同時,需要大力普及科學的衛生防病知識,引導農民自覺投入到改陋習、講文明、講衛生、愛環境和樹新風活動中,培育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實踐證明,廣泛深入地開展以改水改廁、“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和衛生村鎮創建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愛國衛生工作,對于有效預防控制地方病、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發生與流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必須充分認識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1.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據調查,有42.1%的農民有病應就診而不去就診,有38.1%的應住院而不去住院,因病致貧的比例高達30%以上。農村醫療衛生資源不足,配置不合理,醫療衛生條件差、設備短缺、服務能力低下,收費較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覆蓋面小,保障水平低。2.農村公共衛生體系薄弱,預防保健難度大。我省農村疾病普廣,近幾年炭疽、鼠疫、霍亂、禽流感、出血熱等疫情在農村均有發生,艾滋病向農村蔓延,結核病、乙型肝炎發病率居高不下,非典、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加重了防控難度,腫瘤、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意外傷害等成為威脅農民健康的重要因素,食物中毒、農藥中毒等突發性事件頻發,鄉村兩級難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3.農村衛生人才匱乏,隊伍不穩定。由于條件、待遇差等原因,全省鄉鎮衛生院人員中大專以上學歷者僅占14.5%,無正規學歷者占27.7%,高級職稱者僅占1.9%,無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者占29%,40%的院長和技術骨干為招聘或合同制人員。4.農村衛生發展不平衡,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尚無突破性進展。我省農村初級衛生保健仍有17個縣未達標,農村人均預期壽命、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在全國處于落后位置。農村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滯后,中醫事業發展緩慢,醫療急救體系不完善。
必須明確衛生工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基本任務。1.要有新思路。認真抓好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落實鄉村衛生人員培訓規劃,爭取5年內完成縣鄉村衛生機構業務用房的建設和基本醫療設備配備任務,使鄉鎮衛生院60%以上的專業人員具有大專以上學歷,90%以上的臨床人員具備執業資格。同時,要扎實開展“千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項目及衛生下鄉、巡回醫療工作,幫助提高農村衛生服務水平。2.要有新機制。堅持“以縣為主、分級負擔”的原則,建立農村公共衛生保障機制,落實鄉村醫生和鄉鎮衛生院人員工資。建立健全農村衛生工作領導機制。3.要有新制度。完善和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深化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加快鄉鎮衛生院改革,實行全員聘用合同制管理。4.要有新舉措。加強鄉村兩級中醫藥業務建設,實現鄉衛生院有中醫科室和中藥房,村衛生所有中醫專業衛生人員。依法加大農村食品衛生、傳染病防治、醫療市場執法監督力度。加強農村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實施孕產婦住院分娩補貼制度。大力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教育工作,使更多的農民用上自來水、衛生廁所,提高農民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
(作者系省衛生廳黨組書記、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