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為迎接盛會,營造輿論氛圍,即日起推出【喜迎黨的十八大】秦州專欄,全面展示和諧秦州風采,弘揚團結奮斗精神,鼓舞率先跨越干勁,向黨的十八大獻禮!現刊發系列報道之十七《打造首善之區——秦州區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
打造首善之區
——秦州區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秦州區外宣辦 彭高峰)秦州,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一座開放開發的文明新城;以“羲皇故里”而聞名,以“隴上江南”而著稱。這里,到處充滿著奮發向上的青春活力,處處涌動著率先跨越發展的滾滾春潮。
今年以來,該區按照“率先跨越發展,建設首善之區”的總體要求,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提高發展質量,圍繞既定目標,狠抓任務落實,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前三季度,全區預計實現生產總值91.25億元,同比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465.14元,同比增長14.3%;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899.16元,同比增長19.66%。

項目帶動,新引擎激發新活力。堅持把加強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推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進一步完善項目制度,強化責任機制,全區組織申報各類項目50項,總投資47.37億元;實施在建招商引資項目46個,總投資76.36億元,引進到位資金18.536億元;在配合實施好市列重點項目建設的同時,確定區列重點建設項目46個,已開工建設34個,二十四節氣生態公園、天河注水廣場等項目順利推進。

工業主導,新動力驅動新速度。強化工業主導地位,按照“突出一個振興,建設三大園區,發展五大集群,壯大區域經濟”的發展思路,著力培育主導產業和骨干企業,工業總量明顯增加,主導作用日益突出,拉動效應進一步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9.51億元,增長17.2%;加大對市列“10強50戶”和區列“123”工程等優勢骨干企業的扶持力度;把園區建設作為增強區域經濟實力的戰略高地,積極搭建工業發展平臺,園區經濟已成為帶動和支撐區域工業發展的新的增長級。

產業拉動,新舉措帶來新成效。積極創新農業發展方式,突出天水花牛蘋果、秦州大櫻桃品牌,立足藉河、西漢水、白家河流域,做強林果、畜牧、蔬菜、中藥材產業,全面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古集梁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建設等片帶開發穩步推進,畜牧業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扶貧攻堅穩步推進,積極爭取將秦州區納入國家六盤山貧困片區規劃,爭取到第一批財政扶貧項目資金1022萬元。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快城鄉市場體系建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完成37.7億元,增長15.1%。加大旅游產業開發,著力打造以伏羲廟、玉泉觀、南郭寺等為核心區域的旅游集散中心,接待國內外游客494.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9.3億元,同比增長29.3%。

城鄉一體,新建設展現新面貌。強力推進城市開發建設,組織實施城市建設項目6大類29個,概算總投資106.81億元,年內計劃完成投資16.36億元。著力加快城市西移擴區步伐,中國•二十四節氣生態公園、天河注水廣場和山水嘉園1號斜拉式景觀大橋等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啟動實施。完成了民主路、建設路、龍城廣場、中華東西路等城區主次干道的路燈改造工程,景區景點建設及名城保護進展順利。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善。
民生為先,新政策構建新生活。堅持把民生工程建設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著力解決城鄉群眾住房、上學、就醫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開發公益性崗位2121個,城鎮新增就業14205人;社會保險體系不斷健全,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全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4.4萬人;加強城鄉低保工作,積極落實低保提標政策;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有序推進;新農合為12469人補償醫藥費用2372.79萬元;山水嘉園保障性住房順利竣工,山水新城、錦繡苑等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山水花園項目啟動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