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康樂,陰雨連綿,雨霧中一片蔥蘢,滿眼翠色。高聳的太子山、蓮花山上,覆蓋著層層疊疊墨綠色的松樹林,山高處落滿了白雪;通往蓮花山、太子山的定新路、康和路兩旁,延伸著一行行整齊的風景樹,垂柳依依、塔柏挺拔、國槐盎然;娘子溝、豹子山一帶百草豐茂、灌木叢生、溪水潺潺;雨中飄來花的清香與草葉的氣息,吸一口空氣,酣暢清爽。
土生土長在康樂縣的馬慶元告訴記者:“我們康樂本是高寒陰濕地區,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夏天像南方的梅雨季節,雨水豐沛。上世紀80年代聯產承包制后,人為砍林毀林的現象十分嚴重,使全縣曾經連續三年大旱,一些地方常被洪水沖毀。近幾年大搞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使生態環境又恢復起來!
記者在民樂鄉民關村豐溝看到,這里沙棘林成片,楊樹林成蔭,據當地村民介紹,這里曾經有一片樹木參天的林區,后來村民大肆開墾農田、砍柴燒薪,2003年5月的一場大雨,洪水從山上沖下來,淹死十多頭牲畜,泥沙流入地里毀壞了莊稼,一些土坯房也被沖塌了。村民們深深認識到,破壞了植被才遭受大自然的報復,他們積極申請退耕還林,2004年退耕還林1000多畝,如今恢復起來的林草涵養水分,再未發生過洪水。
八松鄉牛家新莊村的娘子溝曾經是一片灌木林,上世紀90年代末,村社干部認為這片林地沒有經濟價值,以修建學校為名砍了800多株樹,毀了這片自然林,使娘子溝成了荒溝,水干涸了,草干枯了,當地群眾吃水、放牧都成了問題。2003年,縣上在當地群眾強烈要求下,調運2萬株苗子在此封山育林,第一年草長起來了,第二年樹長高了,溝里又有了溪水。村里人給老護林員祁大爺每年1000元錢、250公斤糧,修建了管護房,讓他在此看護樹林。祁大爺告訴記者:“這山是個寶山,如今樺樹、李子樹、松樹都長高了,野雞滿山飛,蘑菇遍地長,夏天有時見到圈成五六米大的蘑菇圈,我光采蘑菇收入好幾百元哩!”
康樂縣境內古寺古剎眾多,寺管會與所在鄉村群眾也加入植樹造林行列,使一片片荒蕪的林地重煥生機?h上在虎關鄉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時,亥母寺寺管會承包林地,義務植樹近2000畝,使這里春天成了花的海洋,秋天層林盡染,珍貴稀有的三楊柳比比皆是。鳴鹿鄉蛙灘村的一片林地在蜂窩寺周圍,由于林地權屬不清,雙方互相推諉責任,導致老楊樹天牛病嚴重。2002年,縣農林局在此劃清林地管護權,由蜂窩寺寺管會管護林木,村上的老支書張雙泰積極動員,群眾每年植樹2萬多株,發展林地2500多畝,這片干禿的荒山如今綠樹成蔭、清爽宜人,成了城里人青睞的旅游地,帶動村里人以“農家樂”增收致富,生態效益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在康樂縣城四周的龍頭、象山、鳳凰山、豹子山上,青綠一片,百鳥百蟲,鳴聲不絕,此起彼伏。登上象山,不時有野兔從眼前溝壑里躥出,圓胖的呱呱雞笨拙地奔跑,瘦長的野雞輕盈地躥飛?h農林局局長牛志東告訴記者:“退耕還林的確讓生態環境變好了,鳥雀多了,但兔子、老鼠也成災了,尤其在2003年至2004年,兔害、鼠害很嚴重,經常啃毀林木,我們用化學方法治理鼠害、兔害。從去年開始,生物鏈逐漸恢復起來,吃兔子、老鼠的貓頭鷹、黃鼠狼也多起來!睋,縣城四周綠化造林5000多畝,如今成為休閑晨練之地。
俗話說,“一分栽、九分管!笨禈房h加強對林地的管護,在全縣境內建立78所護林房,專門派人員駐守,成立護林大隊巡回檢查,及時治理亂砍亂伐現象,禁止群眾放牧。在通往蓮花山、太子山的100公里公路兩側,建成“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綠色長廊”,栽植各種觀賞樹種14萬株、種植花草680畝,逐段與縣直各單位及路段所在鄉村簽訂管護責任書,加強公共林地的管護,使“綠色公路”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該縣注重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的開發,建成13萬畝的沙棘林,引進甘肅大業公司在縣上創辦了沙棘林果產業,去年收購200多噸沙棘果,為群眾增收40多萬元。同時建成花椒、啤特果等經濟林基地1.5萬畝,來增加群眾的收入。目前,全縣退耕還林26.8萬畝,封山育林2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2.6%,全縣生態環境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