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蘭州榮譽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寶生做客央視《新聞會客廳》
一個中國西部的繁華都會,一個絲綢之路上的山水名城,注定了要凸顯特色,張揚個性。在林立的城市魅力的競技和角逐中,我們有智慧和能力,我們也有決心和毅力。經過了汗水和淚水,花環和桂冠屬于你,掌聲和榮譽屬于你———我的蘭州。
治政理事
新聞視角治政理事“蘭州模式”吹起政壇新風,引起全國輿論廣泛關注。
新聞敘述
2004年,蘭州市委書記陳寶生提出在全市實施“治庸”計劃,整肅干部作風,將干部隊伍中的3類18種行為列為平庸行為,重點整治“不作為”、“亂作為”和“不會作為”。
2005年5月8日,蘭州市委審議通過了《中共蘭州市委關于整治干部平庸行為的計劃》,治庸計劃正式啟動。
2005年3月,蘭州市政務大廳正式運行,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等相繼開展。
2005年6月,《“一把手”上電視》欄目在蘭州電視臺播出,蘭州市各單位的“一把手”輪流在電視中亮相,實施電視辦公。
2006年3月31日晚,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寶生應邀做客中央電視臺
《新聞會客廳——決策者說》欄目,圍繞“治庸”計劃、“一把手”上電視等話題與主持人和現場觀眾進行深入探討。
2006年11月11日,蘭州市推出了“一把手網上辦公”業務。

國內各媒體“看蘭州”
新聞點評
中新社:如果說“治庸”計劃改變了蘭州的官場文化,那么“一把手”上電視則改變了普通蘭州人的思維。隨著一些舉措和政壇品牌的推行,不少專家學者注意到,一種叫做“蘭州模式”的治政理事模式和新聞宣傳新模式日益凸現,漸已形成……毫無疑問,“蘭州模式”已成為蘭州市政治文明的名片、優化環境的名片、干部隊伍的名片。(2006年9月13日)
《經濟日報》:蘭州市近年來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堅持創新,在創新中發揮后發優勢,取得了明顯成效。(12月4日)
《中國青年報》:引起全國輿論廣泛關注、有40多個城市前來學習的蘭州“治庸”計劃,是陳寶生2004年年底上任蘭州市委書記沒幾天便提出的舉措。(2006年11月7日)
于維民:蘭州市實施的“治庸”計劃、“一把手”上電視、設立政務大廳、行政投訴中心、民評機關等舉措,互為激勵,互為制約,既是其治政理事的核心內容,又拋開了就經濟抓經濟的老思路,實現了政治和經濟的互動,創造了一個有利于蘭州投資、創業、干事的社會環境。(甘肅省社科院研究員)
無震蕩改革
新聞視角
國企改革攻堅戰在全國國企改革中走出新路,被國務院國資委領導評價為“無震蕩改革”蘭州模式。
新聞敘述
2004年年底,蘭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393”國企改革攻堅計劃。
2005年年初,蘭州“393”國企改革攻堅戰正式打響。成立由陳寶生任組長、張津梁任第一副組長的國企改革領導小組并確定攻堅計劃和時間表:一年抓改制,兩年抓重組,三年抓完善。
2005年年底,蘭州順利完成了“兩個置換”的主體任務。
2006年,蘭州市國企改革的重點工作順利轉向企業資產重組,以100戶企業資產重組為重點,進行資源整合、產業結構和戰略布局調整,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2006年8月18日,市政府國資委在甘肅省產權交易所舉行了五戶企業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進場交易簽約儀式,此舉標志著蘭州市百戶企業資產重組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
新聞點評
周放生:蘭州國企改革是全國“無震蕩”改革的成功典范,對西北乃至全國國有企業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
《中國經濟時報》:地處西北內陸的工業重鎮蘭州,近兩年以無震蕩改革的“蘭州模式”引起了業界和國人的關注。(2006年6月16日)
《中國青年報》:不到兩年時間,蘭州市231家國有企業完成改制,7.9萬多名國有企業職工通過一次性經濟補償或實物資產量化置換了身份,部分企業實現產權多元化,企業改制和職工身份置換比例均超過96%。所改企業,未發生一起大的群體上訪事件,國企改制實現難得的“無震蕩”。(2006年11月7日)
高原夏菜走向全國
新聞視角以綠色、高營養、無污染著稱的蘭州高原夏菜走上了良性發展之路,成規模、成品牌、成系列俏銷國內外市場。
新聞敘述
6月,我市6家大型蔬菜經銷企業聯合組建“蘭州高原夏菜產業集團公司”。同時,完成了“蘭州高原夏菜”的商標申報注冊登記工作,蘭州蔬菜有了自己的商標。
7月1日,第一批打上商標的蘭州高原夏菜開始走向外地市場。
7月10日-11日,由市政府、省農牧廳主辦,市農牧局承辦的“中國·蘭州蔬菜產業發展經貿洽談會”舉行。來自全國的200多位客商、專家、學者出席了盛會。簽約項目中,農產品銷售合同25個,銷售量達64.2萬噸,產品銷往云南、廣東、福建、河南、北京、山東、青海、香港、澳門等省市和地區,以及韓國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
11月27日,由國家發改委立項的紅古區高原夏菜優質種苗工廠化繁育項目和北京奧組委簽訂了初步供貨協議。明年8-9月供貨后,再正式確定2008年奧運會供菜協議。
新聞點評
張玉香:發展蔬菜產業,蘭州要“做足特色,做活市場,做大品牌”。蘭州必須突出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打好時間差,利用夏季資源的特點,用“自然條件+工作”使蘭州高原夏菜逐步成為優質、安全、放心的代表,從而不斷提升市場占有率。(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
伍炳輝:參加此次蔬菜貿易洽談會,才認識到蘭州高原夏菜在生產和品質上很有優勢,蘭州種出這么好的菜是環境和措施的結果,但蘭州蔬菜的銷售不是很暢,這是宣傳力度不夠,開拓市場不足的原因。
(昌華國際有限公司董事)
沈秋根:蘭州蔬菜如此精美上乘,但在上海的宣傳力度不夠,所占市場份額不大,相信通過宣傳后,蘭州蔬菜在上海一定能闖出更大的市場。(上海江楊農產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
戴致沅:從全國來看,經過近幾年的發展,蘭州蔬菜栽培技術有提升、有優勢。(臺灣和利會達鮮蔬有限公司經理)
偉力:蘭州蔬菜的品質好,在阿聯酋很有市場前景。(阿聯酋外商)

乙烯裝置
70萬噸大乙烯出產
新聞視角
年加工千萬噸煉油70萬噸乙烯生產規模,使蘭州重新成為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
新聞敘述
11月20日18時28分,隨著合格乙烯的順利產出,甘肅蘭州石化年70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的核心裝置———年46萬噸乙烯裝置開車成功。這標志著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年70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建成投產。至此,蘭州石化已具備年千萬噸煉油70萬噸乙烯規模,成為中國石油在西部地區最大的煉油化工產品生產基地。
70萬噸乙烯改擴建工程于2003年11月28日經國務院批準立項,總投資近70億元。工程總體工藝技術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年70萬噸乙烯裝置運行正常后,每年新增乙烯46萬噸、樹脂80萬噸,新增銷售收入100億元、利潤20億元。
新聞點評
蘭州是中國著名的石化城,新中國第一套乙烯裝置就誕生在蘭州石化西區(原蘭化303廠)。最初生產能力為年產3.6萬噸,經過4次擴能改造,到2003年,乙烯生產能力為24萬噸。然而,此時與國內同類企業相比,早已落后了許多,“第一”早已成為過去的光榮。蘭州石化年70萬噸乙烯工程,是中國石油化工業務增產增效的第一套大型重點建設項目,至此,蘭州石化已具備年千萬噸煉油70萬噸乙烯規模,成為中國石油在西部地區最大的煉油化工產品生產基地,是蘭化、蘭煉“兩蘭”幾代人的夢想,將在“兩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蘭州石化,重新起飛。
能源之都
新聞視角
隨著澀寧蘭管道、蘭成渝成品油、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蘭州油庫擴建等一批管道及配套工程的陸續投用,以及正在規劃設計的蘭州至銀川天然氣管道、蘭州至鄭州到長沙等管道提到議事日程,蘭州將形成我國西部以成品油、天然氣、原油為主的能源集散地和能源樞紐中心,其經濟和戰略地位更加突出。
新聞敘述
西起新疆烏魯木齊、東至甘肅蘭州的國家重點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6月15日正式全面啟動工程預驗收工作,預計將于7月建成投產。加上此前已建成投產的澀寧蘭、蘭成渝等油、氣管道,蘭州這座古老的西部工業城市將成為中國西部以成品油、天然氣、原油為主的能源樞紐中心。
此外,中國石油以6億元全額獨資方式,擬在蘭州安寧建設西部石油物流集散調度指揮中心。該中心是集辦公、培訓、會展、文化活動中心、生活基地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工程,這將確保西部煉化企業后路暢通。
2005年12月,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代表和中國政府代表在維也納正式簽字,同意在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基礎上建立“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項目建設也已獲國家發改委批復,國家和甘肅省將共同投資近8000萬元人民幣在蘭州建設這一國際中心。
新聞點評
中國新聞社:即將建成的西部管道工程投產后,將實現西部地區由資源外輸向產品外輸的轉變,形成產、煉、化、運、銷的完整經濟鏈,進而與東北—華北成品油管網連接,形成“北油南調、西油東運”的油品供應網絡格局。(2006年6月15日)
百家老總看蘭州
新聞視角“百家城市黨報老總看蘭州”,國內媒體人新視野聚焦我們的城市。
新聞敘述
9月11日,中國報業協會黨報分會第二十次年會暨全國“百家黨報老總看蘭州”采訪活動在我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家城市黨報的老總會聚蘭州,“打量”新蘭州。年會由中國新聞出版署、中國報協和《蘭州日報》主辦。
會議期間,就享譽全國的蘭州治政理事和“393”國企改革的“蘭州模式”,百家城市黨報老總分別采訪了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陳寶生和省長助理、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津梁。
新聞點評
趙連宏:在唯一一座黃河穿城的城市舉辦中國報業協會黨報分會第二十屆年會,令與會代表們感覺到異常興奮。熱情、好客、開放的蘭州市民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蘭山上俯瞰全市夜景,金城內高樓林立,流光溢彩,一片繁榮;在百里黃河風情線上暢游,綠色的長廊猶如一條絲帶纏繞著金城;勤勞的蘭州人民不畏艱辛,使南北兩山披紅掛綠。在與金城闊別13年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蘭州的綠化面積在不斷的擴大,人居環境更加適宜。
(中國報業協會黨組書記)
劉川:從風情線的建設上可以看出,蘭州是一個很有活力的城市,有很好的建設思路。風情線上,既有百年滄桑的中山橋,又有新建的水車博覽園,歷史和現代結合得非常好。”
(中國報協黨報分會會長、無錫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新農村建設試點
新聞視角
今年是蘭州市新農村建設的啟動年,是推進蘭州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改變農村貧困落后的面貌的歷史機遇。
新聞敘述
1月20日,蘭州市委、市政府以“一號文件”出臺《關于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蘭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幕拉開。
3月7日,市委、市政府確定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農村工作的重點來抓,作為實事來辦,作為硬仗來打,并明確年內集中建設20個高標準、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示范村。
4月3日,《蘭州市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出臺。該意見以全新的理念,對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試點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7月28日,市發改委邀請專家、學者、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召開研討座談會,對《蘭州市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初稿)進行修正完善。
10月25日,在蘭州市統籌城鄉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協調領導小組會議上,省長助理、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津梁要求,要盡快補充完善《蘭州市新農村建設規劃綱要》。
新聞點評
陳寶生:推進新農村建設要做到“八防”:防“急”、防“套”、防“偏”、防“全”、防“空”、防“斷”、防“躁”、防“亂”,要緊緊圍繞建設和探索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機制和條件。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張津梁:建設新農村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縮小城鄉差距的必由之路……新農村建設要立足于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加大對公共服務設施的投入力度,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省長助理、市委副書記、市長)
新華社:從今年開始,蘭州市將從財政收入新增部分中每年拿出3000萬元,集中用于新農村建設。蘭州市是一座工業城市,雖然農業產值在全市經濟總量中所占比例低,但農村人口數量并不少,據統計,目前蘭州市人口總數為317萬人,其中農村人口就有130萬。近幾年來,蘭州市城鄉人口的經濟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去年城鎮居民年人均收入為8298元,而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為2713元,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
十佳避暑旅游城市
新聞視角
蘭州一直被人們稱為“空調城市”,又有著銜接周邊地區旅游資源的地域優勢,這給蘭州旅游帶來了不少商機。
新聞敘述
新華社5月25日發布,由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中國城市研究院(香港)口碑中心、亞太環境保護協會中國委員會、亞太人文與生態價值評估中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綠色版圖工程生態示范基地等多家機構聯合舉辦,采取口碑調查、統計分析和專家評鑒三種方式進行評選的“2006年中國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和“2006中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在香港揭曉,蘭州榮膺“中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之一。
按照排名,“中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分別是:貴陽、昆明、承德、大連、呼和浩特、六盤水、蘭州、臺中(阿里山)、太原、青島。蘭州在“中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中列第七位。 新聞點評
蘭州今年入選“中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這里的夏日沒有難耐的酷暑,沒有長久的潮濕,可見的只是,休閑與激情在此間欣然“起舞”。從清晨黃河畔上散步的眾多身影到夜晚馬路邊上的酒吧聚會,這里儼然是一個休閑的世界。不少第一次來蘭州的游客大多都迫不及待走近黃河,在黃河鐵橋上,直面暗流涌動的黃河水,細瞧那古老的羊皮筏子,感受一下中國母親河的豪邁。蘭州休閑著,中國這個西北古城不是一個平淡的角落,她富有著生機與激情。(2006年7月2日美國《世界日報》)
8月的蘭州,一天更比一天熱,而賓館飯店也像這盛夏的天氣一樣,出現爆棚現象。據蘭州金城旅游賓館主管暢小姐介紹,他們的近400間客房早已預訂一空了,客人要想入住,只有等客人退房以后才能安排,平時是沒有空余房間的。(2006年8月11日《蘭州晚報》)
蘭州全境實現“戶戶通電”

新聞視角榆中縣金崖鎮大耳朵村常家溝社通電,從此蘭州全境實現“戶戶通電”。
新聞敘述
2006年9月13日,蘭州市電網延伸“戶戶通電”工程正式啟動。
2006年11月6日,蘭州供電公司在榆中縣金崖鎮大耳朵村常家溝社舉行蘭州市電網延伸“戶戶通電”工程竣工投產儀式,包括三縣五區在內的蘭州市全境自此實現了戶戶通電。蘭州市電網延伸“戶戶通電”工程全面竣工,將為蘭州市31萬農戶奔小康提供充足動能。這也是2006年上半年甘肅省政府與國家電網公司簽署《共同推進甘肅省農村“戶戶通電”工程建設的會談紀要》后,甘肅省最先實現戶戶通電目標的地方。
新聞點評
中電網:2006年11月6日,甘肅榆中縣金崖鎮大耳朵村50多歲的村民白富安眼含淚花地說:“從今往后,孩子們可以在充足的光線下寫字讀書了。我們的生活也會更美好……”當天,甘肅蘭州電網延伸“戶戶通電”工程最后一個無電村,榆中縣金崖鎮大耳朵村常家溝社31戶通電了。標志著甘肅電網延伸“戶戶通電”工程首戰告捷。
自9月13日,甘肅電網延伸“戶戶通電”工程奠基以來,隴原大山深處盼電的農戶,一盞盞電燈亮了起來,一臺臺農機轉了起來,光明從此開始普照隴原大地,他們要過上好日子了。
人民網:剛剛用上電的農戶像過年一樣在自家門口貼上了“政策歸心甜蜜蜜,戶戶通電美滋滋”的對聯,表達了對這項富民工程的擁護和對電力部門的感激之情。
“好的哥”上了“英雄榜”
新聞視角
“好的哥”盧瑞斌被評為“全國十大見義勇為好司機”,讓人們懂得,當一個普通人成為“好人”的時候,他就是我們身邊的英雄。
新聞敘述
2005年12月10日凌晨,盧瑞斌駕車行駛到西固區頂好商場附近時,看見前面有兩人將另外一個人打倒在地。他調轉車頭朝歹徒沖去,兩名歹徒拔腿就跑,他扶起血流不止的傷者,開車向前追去。盧瑞斌經過仔細搜索,終于找到了行兇的兩人。他一邊報警,一邊跟在兩名歹徒后面,并配合趕到的民警將其擒獲。
今年11月8日,380萬群眾投票選出的新一屆“昆侖潤滑油獎”全國十大見義勇為好司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表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出資86萬元,重獎獲得“全國十大見義勇為好司機”和“全國見義勇為好司機”稱號的先進個人。蘭州“好的哥”盧瑞斌登上了“英雄榜”。
12月5日晚,蘭州“好的哥”盧瑞斌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在西固區深溝橋附近一車禍現場中,救出一名乘客,并緊急包扎兩名傷者,協同救援人員搶救被困司機,使4名受傷人員全部轉危為安。
新聞點評
盧瑞斌:我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沒想到各級領導和父老鄉親們給了我這么多的榮譽和鮮花。我平生第一次走進神圣的人民大會堂,領到了“全國十大見義勇為好司機”的榮譽。我將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榮譽。在努力工作的同時,還要繼續與壞人壞事作斗爭。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全國十大見義勇為好司機、蘭州萬眾出租汽車有限公司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