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拉進富豪榜的房地產商們——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到底有多高?
這幾天好幾位朋友都建議我看一看由劉德華投資拍攝的電影《瘋狂的石頭》,在我的博客上也有網友留言讓我看一看這部電影。理由就是這部電影里的大壞蛋是位開發商,而且據說這位演開發商的演員和我長得還很像。昨天我又看到一則消息,北大教授張頤武說,他的朋友,也就是拍《瘋狂的石頭》的導演寧浩告訴他,這部片子需要一個壞蛋的形象來扮演那位出錢奪寶的幕后黑手,想來想去最后決定用開發商的形象出演這個角色,這樣就沒有爭議了,因為全國人民都知道開發商是負面形象。所以張頤武教授借此機會告誡房地產的從業人員要套用《瘋狂的石頭》的一句臺詞叫“要低調”,并說低調是非常有作用的。
房地產行業之所以有這么多負面的形象,我想除了全社會都比較關注房地產行業以外,可能還有以下幾點理由:第一,財富排行榜中房地產的富豪占多數,大概占到各種排行榜的一半左右;第二、普遍認為房地產是暴利行業;第三、腐敗的官員常常與開發商有關。
首先,我們說說關于富豪排行榜上房地產商的比重吧。
每年都有幾本雜志要做財富排行榜,但每次他們找到我時,我都會把公司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拿給他們看,并跟他們解釋說明我的確沒有他們說的那么多錢,離他們上富豪榜的下線還差十萬八千里,所以一旦打腫臉充胖子把我評上,我難受,你們難受,那些看的人也難受。我還告訴這些富豪榜的制作人,等我哪一天發達了,達到了你們的最低標準,我一定主動寫申請加入你們的富豪榜行列中去。但往往這些主管編輯們不聽我講事實,自己編一個天文數字就要公開。所以,我每年的做法就是在他們開榜之前送給他們一封律師函,大意是如果他們一意孤行,不顧事實瞎排行,我一定會用法律的武器來申明真相。由于我和律師每年的努力,所以任何富豪榜排行到今天還沒有出現我的名字,只是在他們發榜的發布會上可能會調侃我幾句:“如果把潘石屹評進去,他一定會到法院去告我們的……”等等。我也曾問過多位進了富豪榜的開發商,他們給我的答案是驚人的一致,都是說:“他們瞎評,沒有調查,也沒有征得我的同意,讓他們瞎評去吧,沒有時間和精力理睬他們。”我常跟他們說,你們為什么不理,讓他們瞎評呢?最有意思的是,有位開發商前幾年資金出了點問題,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甚至開始到處借錢發工資了,但他居然還出現在當年的富豪榜上。
富豪榜上房地產商占的比例太大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房地產行業中土地的價值彈性很大,有一些開發商圈了好多地,夠開發十年、八年的土地,經過評估后有了很高的價值,可能就進了富豪榜,其實他也沒有多少真實的資產,而他們圈的這些地如果兩年不開發就有被政府無償收回的危險,不光不是自己的財富,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房地產開發商最近幾年就是這樣被拉進富豪榜的。
第二,房地產行業是不是暴利行業?
有許多媒體報道說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高達50%以上,更有一家南方的媒體說在90%以上。我查閱了《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告的第三號》,這份公告主要是公布2004年全國第三產業的經濟狀況,公告顯示: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是8.31%,其中房地產開發的利潤率是7.77%。在這同一公告中其他第三產業的利潤率是10.23%。
經濟普查的公告中還有幾個數字可以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房地產這個行業:房地產行業的從業人員是396.3萬人,占全社會就業人數的1.8%。2005年全國稅收收入3.0866萬億元,房地產行業的稅收收入1798億元,占全國稅收收入的5.82%。這是2004年和2005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基本狀況,自2006年開始,我想隨著土地成本的迅速上升,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應該是在7.77%左右,甚至以下。
第三,腐敗官員與開發商之間的關系。
我想,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是土地交易政策的公開透明,大多數腐敗和行賄受賄的案件都是出在土地問題上,這與前些年土地交易的不公開、不透明有很大的關系。政府在過去的幾年時間接二連三地下發文件,強調全中國所有公開經營性土地都要進行公開的交易,這個過程從文件的下發到全面的執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兩年前的“8.31”可以認為是土地制度改革的分水嶺,當時頻布政策,所有土地都要通過“招拍掛”的形式公開交易。我想土地“招拍掛”的過程中,也要讓土地的交易受到全社會、媒體的監督才能公平,才會減少和避免房地產發展商和腐敗官員之間行賄受賄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