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松樹鎮立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形勢,著眼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統籌三大任務,推進“五治融合”,積極探索“強隊伍、聚合力、夯基礎、樹新風”的“四曲齊鳴”模式,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繡出基層治理新圖景,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強隊伍,奏響黨建引領“發展曲”。堅持黨建引領,對基層治理的組織架構、資源集合、階段目標進行深度謀劃、系統設計。構建起鎮黨委總攬全局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主管責任、村基層黨組織直接責任的“三方”責任體系。堅持選好配強村級治理帶頭人,抓住關鍵少數,聚焦“選、育、管、用、儲”,積極開展村級治理隊伍“強雁陣”行動,充分運用村“兩委”班子屆中分析結果,新選任標桿型治理“頭雁”3名。加強鎮村干部隊伍建設,調整優化鎮村干部2名,支持18名鎮村干部學歷提升,保持鎮村干部隊伍“一池活水”。結合開展“三抓三促”行動,針對崗位需求,圍繞基層治理、鄉村建設等業務,每月定期舉辦鎮村干部培訓會,全面提升村干部抓基層治理的能力本領。2023年,累計舉辦14次干部培訓會,選派32名鎮村干部參加縣級以上調訓8場次。
聚合力,奏響黨建引領“創新曲”。積極探索“黨建引方向、網格全覆蓋、服務零距離”的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新模式,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村為單位,劃分14個大網格,科學配備專職網格員14名。廣泛吸納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老醫生、老軍人參與復雜矛盾調處,抓早抓小,從源頭上化解群眾糾紛,采取常態化主動上門的方式,第一時間掌握情況,形成“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辦”的良好局面,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定期開展網格員業務培訓,圍繞基礎信息采集、村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調處、法律法規宣傳等7項工作職責,有力提升網格員信息收集、源頭發現、問題處置能力。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在防汛救災、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方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凝聚黨群發展合力。依托“綜治APP”等信息化平臺,建立“收集上報、分類研判、處置反饋”閉環運行機制,上報信息化解矛盾60余件,辦結率、化解率均達100%,真正實現了“一網共治”社會治理格局。聚焦群眾法治觀念大提升,深入推進“八五普法”“法律七進”活動,將“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培育工程納入202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利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安全生產月、國際禁毒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講法、學法、懂法、用法,向群眾宣講遇事依法、辦事靠法的法治思維,不斷夯實基層治理群眾基礎。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各類法治宣傳活動5場,張貼宣傳標語100余幅,發放宣傳資料4000余份,宣傳教育6000人次,鎮域內法治氛圍日漸濃厚,群眾法治觀念明顯提升。
夯基礎,奏響黨建引領“振興曲”。堅持把發展培育特色產業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實現農村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圍繞全縣“六大特色產業板塊”建設目標,緊扣全鎮“一軸四梁五灣”的產業總體布局,以產業規模化、商品化、市場化、園區化為出發點,建立“三項制度”(目標承諾制、包抓責任、績效獎懲制),奮力建設“五大萬畝產業基地”和“兩大種養園區”。圍繞產業鏈招商,成功引進康縣康垚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依托項目資金265.9萬元,流轉土地52.91畝,實施大莊村食用菌產業示范園建設項目,帶動新增就業人口80余人。立足資源稟賦,聚焦“一村一品”,不斷加強時家羊場和生態雞養殖、邵灣村手工醋加工、代王村萬壽菊初加工、下曹村村集體機械租賃4個村集體經濟項目的管理運營,高標準建成椅山村連翹蒸煮烘干車間,通過特色產業發展促進村集體經濟創造新優勢、實現再增收。
樹新風,奏響黨建引領“文明曲”。近年來,松樹鎮持續把培育文明新風作為推進基層治理的關鍵,通過組建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自治組織,運用“積分制”、村規民約等方式開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活動,著力加強鄉村文明建設。積極開展“最美庭院”“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在全鎮營造講文明、樹新風的濃厚氛圍。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有效發揮農村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細化深化志愿服務項目,全鎮組建志愿服務隊伍15支,登記注冊志愿者2000余人,集中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政策法規宣傳、人居環境整治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今年以來開展志愿服務活動70多次,黨員干部參與率達90%以上。2023年,共申創文明村1個、評選出“最美庭院”14戶、好婆婆和好媳婦20余人、開展“弘揚良好家風、傳承好家訓”家風家訓家教主題系列活動7次;以衛生健康行動為抓手,開展健康義診7場次,為700余名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血壓、血糖、心率等基礎檢測和用藥指導,開展“兩癌篩查”200余人,全力保障婦女群體健康;以農家書屋為載體,開展主題閱讀活動4次,在全鎮形成以黨風帶民風、以民風促新風的良好風尚,轉變廣大群眾的思想觀念,提升群眾的文化素質,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