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時節,暑氣蒸騰,卻擋不住白沙鎮田間地頭的火熱。成片的木耳菌棒整齊排列在田間,黑亮飽滿的木耳如盛開的墨花,一片片“黑耳朵”化作“金葉子”,鋪出鄉村振興的嶄新路徑。隨著地擺木耳采摘季的開啟,再次奏響了豐收的歡歌。

走進白沙鎮的地擺木耳種植基地,處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工人們雙手上下翻飛,熟練地將成熟的木耳摘下放入筐中,沉浸在豐收的喜悅當中。

“以前種田,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錢,現在跟著村上種木耳,光是采摘季,每天就能掙100-150元。”村民王春錄麻利地將肥厚的木耳收入筐中,臉上的笑容比陽光還燦爛。在白沙鎮,像王春錄這樣依靠木耳產業增收的村民有近700人,地擺木耳逐漸成為大家心中的“致富法寶”。

近年來,地擺木耳作為白沙鎮特色農業產業之一,發展勢頭迅猛。今年擴大了地擺木耳種植規模,面積達到了80余畝,打造了9個種植示范點。為保障地擺木耳的產量與質量,專門邀請技術專家開展技術培訓,技術員每天深入種植點和庭院地擺種植戶院落指導農戶科學管理菌棒。同時,積極引入先進種植技術,采用“地擺+遮陽網”的創新模式,既保證了木耳充足的光照與通風,又能有效抵御極端天氣。還引入了智能監測系統,實時監控土壤濕度、溫度,在灌溉、施肥等環節采用綠色生態方式,確保產出的木耳綠色健康、品質上乘。

“你看這些木耳,肉厚、朵大、無根、雜質少,都是按照有機標準種植的。”技術人員秦麗蹲下身子,指著菌棒上層層疊疊的木耳介紹道。
在產業發展上,白沙鎮積極探索多元化路徑,學習了種植技術和晾曬技術,除了鞏固傳統銷售渠道,還開通了線上銷售渠道,與縣內電商平臺達成合作,培養了“一村一主播”,借助電商平臺,讓白沙鎮的地擺木耳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在采摘現場年輕的主播熱情地向網友展示新鮮木耳,通過直播,訂單量有了很大的突破,并吸引了多個商家上門收購。

隨著地擺木耳采摘季的開啟,白沙鎮鄉村振興的豐收樂章愈發激昂。在晾曬大棚和村委會,裝滿木耳的麻袋正在接受收購商的檢閱,正待裝車,銷往各處。下一步,白沙鎮將持續深耕食用菌產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借助招商引資項目的東風,做好木耳深加工產品,提升木耳產品附加值,真正以產業興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讓村民的生活更加富足美滿。
(來源:清水縣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