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如何激發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內生動力?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玉泉鎮給出了創新答案。玉泉鎮將銀行金融存儲模式與文明實踐巧妙融合,推行“文明銀行”積分管理新模式,以小積分撬動大文明,引領鄉村新風尚。

近年來,隨著農村發展,村民參與積極性不高、村級組織號召力趨弱、基層治理缺抓手等問題逐漸顯現。為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落地,玉泉鎮創新思路,探索出“文明銀行”積分制管理模式。該模式旨在凝聚引導群眾,激發其在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建設中的主體意識,構建“自治、德治、法治”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文明銀行”積分模式圍繞鄉風文明、志愿活動、誠實守信、移風易俗等多個維度,制定了詳細的量化評分細則。由各村(居)支部書記擔任“文明銀行”行長,負責分發積分存折,每月設定固定積分兌換日。村民憑借積分,可在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兌換點換取相應物品,這種物質激勵極大調動了村民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

在具體實施中,玉泉鎮通過積分量化評比、建立管理臺賬等方式確保模式有效運行。以“文明銀行存折”為載體,圍繞愛黨愛國、興業致富等七個方面對村民行為進行量化評分。對關鍵指標不達標的家庭,實行“黑榜”公示并依規處理;對積分高或有突出貢獻的家庭,通過“紅榜”公示并給予獎勵。同時,各村成立文明積分評議領導小組,專人負責臺賬管理,每月開展積分評議會,審核公示積分情況,保障積分管理公開透明。
各村從村級集體經濟收益中合理列支資金用于獎勵,獎勵辦法由村民會議研究決定。在積分結果運用上,村“兩委”年終總結評定,對積分靠前家庭進行多元褒揚:舉辦“道德講堂”“事跡報告會”,讓先進典型分享經驗;利用宣傳欄、大喇叭、微信等平臺廣泛宣傳;建立關愛機制,解決先進典型實際困難;在“善行義舉榜”公布典型事跡,樹立學習榜樣。

自“文明銀行”積分管理新模式推行以來,玉泉鎮的鄉村面貌發生顯著改善。村民主動參與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的熱情高漲,鄰里互助、移風易俗蔚然成風。“文明銀行”不僅成為衡量村民文明行為的標尺,更成為推動鄉村治理、促進鄉風文明的有力抓手。未來,玉泉鎮將持續完善這一模式,讓“小積分”發揮更大效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文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