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前夕,集團黨委組織了一次基層黨員前往延安學習的活動。做為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我有幸踏上這片革命圣地,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學習。此次延安之行意義非凡,收獲滿滿。每一個場景都令我心潮澎湃,時而熱淚盈眶。南泥灣359旅官兵揮镢開荒生產的奮斗場景,仿佛就在眼前;陳嘉庚先生“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的論斷振聾發聵,毛主席描繪的“十個沒有”社會圖景令人神往。這些珍貴的歷史記憶,如同熾熱的烙印,深深鐫刻在我的心間,給予我深刻的思想洗禮與心靈震撼。
我們學習的首站是南泥灣。站在昔日“爛泥灣”、今日“陜北好江南”的土地上,那段崢嶸歲月如在眼前。面對國民黨的嚴密封鎖,邊區沒有消極等待,而是毅然選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光榮道路。一把镢頭,一雙手,邊區軍民硬是在荒山野嶺中開墾出萬畝良田,不僅實現自給自足,還能有余糧支援前線。南泥灣精神,正是延安精神最生動、最具體的實踐注腳。

這段歷史給我最直接、最深刻啟示是:無論是個人成長還是企業經營,都不能一味寄希望于外部環境的“順風順水”或政策紅利。我們必須牢固樹立自力更生的意識,持續苦練內功,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和抗風險能力。如今的市場競爭如同當年的開荒拓土,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就啃不下硬骨頭。我們要發揚“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拼搏勁頭,勇于創新,攻堅克難。
南泥灣的成功,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指引下集體力量的勝利。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黨支部應充分發揮好凝聚人心、服務員工的重要作用。通過開展黨建活動、做好思想工作、落實關愛幫扶,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融入企業文化,轉化為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動自覺,從而形成上下一心、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畢竟,人心齊方能泰山移。
在延安學習期間,我深入了解了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1940年的延安之行。這段歷史如同一面明鏡,清晰映照出兩種天壤之別的政治生態。在重慶,國民黨高層奢靡成風,令陳嘉庚先生深感憂慮與失望;而在延安,毛澤東同志用窯洞自種的蔬菜、鄰居大娘贈送的一只雞招待他,領袖與士兵、群眾同甘共苦,毫無等級隔閡。即便物資極度匱乏,軍民依然精神飽滿、充滿希望。正是這番景象,讓陳嘉庚先生發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的震撼斷言。
這句斷言的根基,絕非源于窯洞的簡陋,而是因為在艱苦環境中迸發出的強大精神力量——“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南泥灣開荒壯舉,紡車飛轉的自給自足實踐,以及面對封鎖圍困時不屈不撓、自力更生的堅定信念。這讓我深刻反思:在當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企業發展不也正需要這樣的“延安精神”嗎?奢靡浪費、好高騖遠只會侵蝕斗志,唯有腳踏實地、精打細算,與員工攜手共克時艱,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正道。
學習過程中,毛主席于1940年提出的陜甘寧邊區“十個沒有”讓我深受觸動:“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边@絕非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在物資匱乏、環境惡劣的極端條件下,憑借黨的堅強領導與全體軍民勠力同心,在邊區打造出的風清氣正、蓬勃向上、高度自律的“理想社會”雛形,彰顯著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實踐偉力與為民初心。

這“十個沒有”本質上是自力更生精神催生的強大組織力與紀律性的集中體現:因為堅持“自己動手”,便無需“發國難財”牟取私利;因為上下一心踐行艱苦奮斗,自然能杜絕“萎靡不振”、“結黨營私”的歪風;因為領導干部率先垂范、紀律嚴明,才能有效遏制“貪官污吏”的滋生。這種依靠自身力量建立秩序、追求公平正義、保持昂揚斗志的能力,正是延安精神最寶貴的財富。
回到當今社會,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該如何構建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如何杜絕內部“微腐敗”、慵懶散漫、推諉扯皮等現象?“十個沒有”恰為我們樹立了價值標桿。企業健康發展離不開嚴明的紀律底線、清廉的作風建設和全體員工的昂揚精氣神。
作為基層支部書記,必須帶頭弘揚自力更生精神,倡導勤儉節約風尚、強化紀律教育和廉潔文化建設,引導黨員骨干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企業內部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充滿活力的“小氣候”——這恰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軟實力。
延安精神絕非塵封的歷史印記,而是照亮前行之路的精神燈塔。它教會我們直面困難的智慧——以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為精神內核,衍生出清廉自律的作風、昂揚向上的斗志與依靠群眾的初心。這些寶貴財富被我們帶回企業、融入工作,成為精細化管理的重要養分。
我們正推動將“延安作風”嵌入企業制度建設:倡導勤儉節約以杜絕浪費,強化廉潔從業以筑牢底線,全力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生態土壤。同時在黨員與員工中廣泛宣講延安精神,尤其聚焦“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當代價值,讓精神力量轉化為激發內生動力的密鑰,為企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在市場開拓、降本增效等攻堅任務中,黨員隊伍正以先鋒姿態踐行精神內核——將自力更生的信念轉化為破局的實招,把艱苦奮斗的傳統化作前行的動能;赝麣v史,自力更生是黨在延安窯洞里點燃的星火;立足當下,它更是企業穿越市場風浪的根本法寶。延安歲月里最鮮明的“艱苦奮斗”底色,理當成為我們創業路上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幟。
讓窯洞燈火的光芒,持續照亮企業前行的航道。以延安精神為指引,我們必將在新時代征程中,書寫屬于當代奮斗者的嶄新篇章!
(新聞來源:春風紡織集團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