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村聯戶聯項目 為民富民促發展
——張家川縣“雙十工程”建設助推“雙聯”行動

項目建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和重要支撐,也是城市化、農業產業化的助推器,更是立縣之本、強縣之基、富民之源。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中提出,要把項目建設作為“雙聯”行動的有力抓手,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引導啟動社會資金,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突破口,堅持“發展抓項目”的理念不動搖,充分調動全縣上下爭取項目、建設項目、落實資金的積極性,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爭資金、抓項目的工作格局,科學謀劃和實施一批經濟社會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項目,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如今,一大批關乎張家川縣發展、惠及民計民生的大項目、好項目相繼開工建設,特別是重點實施縣城區生活垃圾填埋處理場、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南北路網工程、北河堤防和后川河堤防工程、縣一院住院樓、文化影視中心、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回鄉風情園一期工程、城區供排水管網工程、城區綠化工程等 “雙十工程“建設,這些工程全部竣工后,張家川縣33萬回漢群眾將從中受益。

初冬時節,行走在張家川大地,無論是農村、還是縣城,所到之處,一件件實事,勾勒出干部與群眾一家親的生動畫面;一項項發展項目遍地開花,正在這片熱土上全速推進,成為促進“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和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自“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以來,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城鄉面貌悄然發生著可喜的變化。在農村,群眾想什么?需要什么?各級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準確把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多方爭取項目為聯系村修路架橋、改造危房、引水通渠、建大棚與養殖場,呈現出辦實事、解民生的喜人局面。通過辦實事、辦好事,實現了貧困群眾多年的夢想,改善了貧困村基礎設施條件,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支持和信任,增進了聯戶干部同群眾的感情。在縣城,每一個重點項目工程施工現場,旌旗招展,機聲隆隆,塔吊懸臂,裝載機一次次舉起巨大的鐵臂,運輸車輛往來穿梭,施工人員緊張忙碌的身影……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今年,是張家川開工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個年份,一個個項目在張家川落地生根,見證著張家川跨越發展的步伐,一處處過千萬元工程的開工,承載著張家川經濟騰飛的希望,一組組數字宛如一串串音符,奏響張家川跨越式發展的最強音。重點謀劃實施了一批打基礎、增后勁、利長遠、惠民生的大項目、好項目。今年,全縣共計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86項,總投資71.6億元,當年計劃投資31.8億元。其中:續建項目27項,總投資38.3億元,當年計劃投資18.8億元;新建項目59項,總投資33.3億元,當年計劃投資13.1億元。截止目前,已開工59項,累計完成投資14.2億元,占當年計劃投資的44.5%。涉及農林水、城鎮基礎建設、工交能源、交通道路、社會事業、民生保障等方面,覆蓋全縣15個鄉鎮。這些項目建成后, 將極大地增強了全縣發展后勁,改善城鄉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力地推動張家川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