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家川縣立足冷涼氣候優勢,將馬鈴薯產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富民強縣的“黃金產業”來抓,按照“育良種、建基地、強龍頭、促加工、樹品牌、拓市場”的思路,加快構建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一是引進龍頭育良種。2022年引進甘肅省馬鈴薯生產龍頭企業定西農夫署園脫毒馬鈴薯快繁公司,通過“標準化種植基地+訂單+技術+育種”的發展模式,建成集馬鈴薯育種、莖尖脫毒、組織快繁、病毒檢測、原原種、原種、一二級良種生產、種薯貯藏營銷及收購為一體的馬鈴薯產業開發體系,采取“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模式,帶動全縣種植馬鈴薯,經過三年的發展,該公司在張家川縣已建成1個萬畝、3個千畝馬鈴薯良種擴繁基地,1處馬鈴薯基礎種薯擴繁基地。2024年全縣栽植馬鈴薯脫毒苗800多萬苗、種植原原種1700萬粒、原種6000多噸,種植面積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畝以上。

二是興辦基地抓示范。以馬鹿、閆家、恭門、平安、張棉驛、劉堡等馬鈴薯核心產區為重點,建成劉堡鎮東梁萬畝、梁山鎮、川王鎮等8個千畝以上示范基地,通過在示范點舉辦現場會的方式,輻射帶動其他鄉鎮積極發展馬鈴薯產業。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劉家村馬鈴薯基礎種薯擴繁基地雛形已初步形成,建成組培樓1000㎡,原原種生產網室50座20000㎡,原種恒溫室300㎡,種子貯藏窖2800㎡,全縣9鄉鎮11村建立了原種生產基地,目前已成為全市重要的馬鈴薯基礎種薯生產基地。

三是項目帶動提質效。搶抓政策機遇,全力爭取科技特派團部省聯動馬鈴薯提質增效、銜接資金良種馬鈴薯種植獎補、高標準綠色原種生產基地建設、馬鈴薯全程機械化補助等項目,對種植主體購買的馬鈴薯種苗、原原種、原種、地膜和機械等進行獎補,2024年共落實獎補資金3000多萬元,獎補5萬多畝,極大地提高了全縣馬鈴薯栽培水平和群眾種糧積極性。針對馬鈴薯貯藏分散、規模小,品種混雜、爛薯率高的實際,通過實施馬鈴薯貯藏窖建設項目,新建馬鈴薯貯藏庫7座8000多平方米,貯藏能力增加1.5萬噸,每噸產品附加增收300元以上。
四是聯農帶農促增收。縣委、縣政府每年重點扶持1—2個以加工為主的縣級龍頭企業,采取內引外聯、股份合作等形式,培育了如伊真香粉條廠等一批牽動帶動強的龍頭企業,2023年建成年產5萬噸馬鈴薯淀粉加工廠1處,為群眾“難賣”問題解決了后顧之憂。2024年全縣238個新型經營主體享受馬鈴薯種植補貼4萬多畝,5249戶脫貧戶和三類戶享受馬鈴薯種植補貼項目1.1萬畝。通過土地流轉、就近務工、技術指導、運輸中轉、訂單生產、保護價收購等方式聯農帶農5萬多人次,其中直接帶動1.5萬人次,畝均增收500元以上。
(新聞來源:天水市農業農村局 轉載:馬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