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解讀13:
全面加強環境保護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提出,我省環境保護到2020年要取得突破性進展,明確了加強環境保護治理的具體政策措施,這對促進全省環境保護治理,優化社會發展環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意義重大。
近年來,我省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強污染重、能耗高、資源利用率低的重點污染行業的污染防治和城市環境保護,城市環保機構和隊伍建設發展較快,城市環境日益改善。同時,積極推進蘭州市等重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和黃河甘肅段污染防治工作,某些區域的一些指標開始好轉。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從2005年的56.3萬噸下降到2008年的50.15萬噸;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從2005年的18.23萬噸下降到2008年的17.05萬噸,分別比2005年下降10.95%和6.31%,全面完成了國家下達的減排任務。但是,我省是一個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的“結構性”污染突出的資源開發省,形成了以高耗能、高污染、資源依賴性的“兩高一資”為特征的工業基礎和產業結構,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發展重心東移,致使我省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進展緩慢,造成資源加工型企業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高,企業設備老化、包袱沉重,環境保護的歷史欠賬多,減排任務艱巨,特別是蘭州市大氣污染和黃河甘肅段污染防治等一直是十分艱巨的任務。同時,我省也是一個農業大省,隨著人口增長和城市化的加速,以及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村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已呈現出“小污易成大污,小污已成大害”的局面,令人擔憂。目前,我省農村環境問題主要是隨著雙壟溝播和反季節高效農業種植的推廣,以及劇毒殺蟲劑和高殘留農藥、化肥的使用,農村面源污染、白色污染等問題嚴重;生活垃圾和污水無害化處理水平較低;畜禽養殖糞便污染加劇地表水富營養化,農村飲水、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農村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不夠健全;農村環境保護的基礎設施滯后,環境監管能力薄弱。
面對全省環境保護的嚴峻形勢和農村環境保護中出現的新問題,準確把握政策內涵,以發展循環經濟為契機,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一是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解決環境問題,不僅要從制度層面形成全社會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發展的合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最佳選擇。2009年底,國務院批準了《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把我省列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區,開啟了我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階段。為此,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工業強省,建設新農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以優化資源利用為核心,以降低廢物排放量為目標,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建設項目為突破口,加快推進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特別要加大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大力推進鋼鐵、建材、石化、有色、冶金、煤炭、化工、制藥等行業的產業結構升級,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水平,嚴格限制產能過剩和高污染行業的擴張,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高污染的落后產能,重點支持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減排、廢舊金屬回收、冶煉渣和尾礦資源再利用等骨干示范項目,嚴格限制新上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建設項目。
二是要加大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力度。在“十二五”規劃中要列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內容,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加大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力度。首先,加強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茖W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抓好農村供水和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加強對分散式供水水源周邊的環境保護和監測,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其次,加大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加強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提高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生活污水處理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第三,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茖W劃定畜禽養殖區,實現養殖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嚴格控制水庫、河流水產養殖的規模和數量。全面清理和整頓嚴重污染水體的水產養殖場。第四,嚴格控制農村工業污染。嚴格執行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和鄉鎮企業進行污染減排的技術改造。第五,綜合采取技術、工程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推廣使用可降解薄膜,改進農膜使用技術,并設置專門農膜回收機構。第六,積極抓好土壤污染防治。開展污染土壤修復和治理技術研究和試點示范,重點抓好重金屬污染和農藥污染的治理修復。
三是加強蘭州市等重點城市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防治。首先,要加大對蘭州市等重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和清潔生產的資金支持,重點加快蘭州市燃煤鍋爐改造和清潔能源改造工程建設,確保蘭州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氣達到70%以上。加快二氧化硫控制區燃煤電廠脫硫重點項目和重點污染企業治理工程進度,力爭使蘭州市、白銀市、金昌市、張掖市等城市空氣質量得到持續改善。其次,認真落實《黃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年)》,做好涇河、渭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實行出省、出市州斷面考核制度,努力實現黃河、渭河出省斷面水質達到III類標準,涇河等重點流域水質有所改善。第三,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和配套管網、城市垃圾等固體廢物和醫療垃圾等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第四,加快推進蘭州市等重點城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研究建立地質災害防治長效機制。
四是要抓好環境法制工作。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約束激勵機制的意見》,進一步完善和強化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措施,大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環保綜合決策機制的建立。認真落實建設項目環評審批、“三同時”管理和行業準入規定,依法嚴肅查處影響全省發展大局的環境違法行為。加強和完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大力推進環境執法規范化建設,加強規范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工作,積極做好環境立法和環境復議及環境應訴工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