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1日習總書記來天水考察,了解當地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情況,在麥積山石窟考察時沿著棧道仔細察看距今1600多年的洞窟和雕塑、壁畫,指出:“我國四大石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希望文物工作者賡續‘莫高精神’,潛心為國護寶,為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做出更大貢獻”。并強調“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是第一位的,旅游是第二位的”,希望我們在文物保護方面做得更好,能夠帶動全國的文物保護工作。2019年8月習總書記到甘肅視察敦煌研究院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曾提出:“講好敦煌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推動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指明了方向。該展覽為展示中國傳統壁畫藝術,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以“文明的回響,絲路的記憶,文化的沉淀,藝術的再現”為主題。
千年壁畫,滄海桑田。麥積山石窟壁畫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但卻因為其長年深藏山中,無法和廣大的觀眾見面,發揮其應有的社會作用。“麥積山石窟壁畫藝術巡展”,通過將豐富的麥積山石窟歷代壁畫藝術遺存再次臨摹、挖掘整理,再現性復制、創作等,進行全國巡展活動,使之從石窟中走出來,讓人們在美術館中就能近距離欣賞、品味這些壁畫精品,領略中華優秀文化。這正是踐行習總書記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的指示精神。這無論是對于研究傳統藝術的專家學者,還是對文化藝術的愛好者,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也是極有意義的一種傳播方式。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互動而豐富。“麥積山石窟壁畫藝術巡展”采取傳統展示和現代科技展示兩種方式,展示石窟壁畫中歷代精品杰作和代表性作品,以及相關作品。
一方恢弘畫卷,穿越時光,與你相遇,方方匯聚,相應交融。旦望壁畫藝術,讓你賞心悅目,美不勝收;千年聲韻,給你自在安寧,向往生命。觀之感悟,行之受益。

主導單位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主辦單位
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敦煌研究院
天水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
(杭州)西泠印社美術館
協辦單位
浙江省文化館
浙江飛來峰佛教藝術研究中心
浙江宇原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搜狐城市浙江
資助單位
彩票公益金資助—中國福利彩票
中國體育彩票和國家藝術基金
開展時間
2024年12月1日—20日
地點
杭州-西泠印社美術館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新天地街)


展會的四大亮點
1.蔚為大觀:麥積山石窟古代壁畫涵蓋了東晉十六國后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個朝代的作品。此展品注重將麥積山石窟壁畫以“通史”式的藝術長廊展示出來,使觀眾能全面領略到中國歷代藝術的不同時代特征和面貌,彰顯了中國藝術的無窮魅力。展品突出既有中國石窟現存時代最早、尺幅最大、藝術水平最高的大型巨作“經變畫”,亦有中國石窟寺現存的繪制“孝道”、“山水”題材的“連環畫”、山水畫等作品。
2.千古絕唱:石窟壁畫,通常理解為繪制而成,同中國傳統的繪畫屬同類的作品。麥積山石窟北周時期出現采用泥塑手法和繪畫技法相結合的形式,創造出佛、弟子、飛天人物的臉、手臂、足等肌膚所露部分以細泥淺浮塑而成,服裝衣裙、飄帶,手持器物及流云、花朵等則以彩繪的形式表現。這種塑繪相結合的壁畫作品,被稱為“薄肉塑,為中國石窟壁畫中獨有的創新作品,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時代絕作。最美的飛天,他們吹、彈、擊、敲各種樂器。供養飛天,或持花、果、香爐。共同營造了一種弦管并奏、鼓樂齊鳴、舞姿翩翩、花雨飛揚、香煙繚繞的大型天宮樂舞氛圍。飛天凸起的面部,鼻梁挺拔,耳朵厚大,肉乎乎的手臂和纖細修長的手指,以及立體感的裸露肌膚,在繪于壁面線條流暢、暈染細致、層次分明的飄飄衣裙和翩翩舞姿的映襯下,飛天有欲“破壁而出”的效果。如此繪塑二者巧妙應用,珠聯壁合,互相襯托,虛實變化豐富,和諧統一,具有完美的藝術效果。以及具有特殊藝術特點的“界畫”和特殊視覺感受的“轉馬”等作品。
3.古為今用: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命所在,沒有文化就等于沒有了生命。人創造了文化,沒有人的主動創造,文化便失去了光彩,失去了活力,甚至失去了生命。藝術是的一種表現方式,為社會人類服務的。此展示出的作品,是借用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及研究所獲得的諸多資料信息而創新的意向臨摹、版畫作品和文創延伸產品等。
4.時空隧道:歷史發展,社會進步,科技發達,技術運用。為了更好地宣傳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采用了現代科技數字化技術虛擬展示,弘揚石窟文化藝術。此展示有:高保真洞窟實景三維數據模型,讓觀眾如親臨其境領略麥積山整體洞窟的現狀和360度欣賞代表性洞窟的壁畫藝術;三維動漫壁畫《睒子本生》故事,打破時間和空間概念,觀看驚心動魄的場景情節;麥積山石窟代表性窟龕宣傳記錄片,感受博大精深的石窟文化藝術成就。還有云展示。
部分展覽作品2024.12.1

西方凈土變
材質:泥板壁畫 尺寸:450 X 200cm 時代:北魏 出處:麥積山石窟127窟 作者:楊曉東

睒子本生故事
材質:紙質壁畫 尺寸:850 X 120cm 時代:北魏 出處:麥積山石窟127窟 作者:楊曉東

香華供養—薄肉塑飛天
材質:泥板壁畫 尺寸:320 X 200cm 時代:北魏 出處:麥積山石窟4窟 作者:楊曉東

天宮伎樂—薄肉塑飛天
材質:紙質壁畫 尺寸:347 X 180cm 時代:北周 出處:麥積山石窟4窟 作者:楊曉東

出行圖—轉馬
材質:紙質壁畫 尺寸:90 X 90cm 時代:北周 出處:麥積山石窟4窟 作者:楊曉東

佛背項光—薄肉塑
材質:泥板壁畫 尺寸:220 X 230cm 時代:宋代 出處:麥積山石窟4窟 作者:楊曉東

地藏菩薩
材質:泥板壁畫 尺寸:200 X 240cm 時代:明代 出處:麥積山石窟2窟 作者:楊曉東

諸天赴會圖
材質:泥板壁畫 尺寸:200 X 120cm 時代:北周 出處:麥積山石窟4窟 作者:楊曉東

天國來貢—供養飛天
材質:泥板壁畫 尺寸:68 X 138cm 時代:北周 出處:麥積山石窟3窟 作者:楊曉東

薩埵那太子舍身飼虎
材質:紙本壁畫 尺寸:120 X 200cm 時代:北魏 出處:麥積山石窟127窟 作者:楊曉東

菩薩與諸天赴會
材質:紙質壁畫 尺寸:240 X 120cm 時代:北魏 出處:麥積山石窟154窟 作者:楊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