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山覽勝
□ 汪彤

大約兩山相拱如門,便叫作石門。天下石門之多,猶如同名同姓者諸多,但雖同為“石門”,卻處地不同、境況不同,風貌各異。
隴上名城天水西南50公里處,藏著一處與麥積山石窟僅15公里之隔的秘境——石門景區。這里不僅是“秦州十景”的重要組成,更承載著絲綢之路上獨特的人文記憶。歷代文人墨客品評的秦州十景包括:麥積煙雨的朦朧禪意、仙人送燈的神秘傳說、石門月夜的清輝勝境、伏羲卦臺的文明曙光、諸葛軍壘的三國遺韻、天水瀛池的碧波瀲滟、東柯草堂的詩圣遺跡、南山古柏的滄桑風骨、玉泉仙洞的道家玄妙、凈土松濤的天籟清音。但我個人認為,相比其他景觀,“石門月夜”更令人魂牽夢縈。
石門山系小隴山林區的余脈,由南峰的皇天峰、玉靈峰,北峰的斗姆峰、興龍峰、麒麟峰五座山峰組成,這里海拔2094米,峰巒疊翠、林木秀美、霧靄飄逸、奇石險絕。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匯于此處,地貌、氣候在此交替更迭,生物種類繁多、風光恢宏旖旎。
據說,“石門月夜”要在八月十五,月圓之夜登高至石門聚仙橋處,才能欣賞到。聚仙橋上有一“隴月先得”的匾額,據說是清代文人張世英先生所題。
大概張先生并非葉公好龍之輩,他按捺住心中對勝景的期待,終于等到八月十五,月圓之日,約三五好友,乘午后天明,早早爬上聚仙橋等待。朗月徐徐,期盼中,“石門月夜”的景象在對峙的皇天峰與斗姆峰之間呈現:嵌于高山云端的聚仙橋前方,金色皓月從遠處的平川緩緩升起。圓月緩緩上升,卻又是頃刻,須臾間便懸于兩峰之上。
與明月遙遙相望,寧靜而悠遠,似乎桂樹清晰可見,白兔隱約游動。夜里的山谷,被月亮透照,山峰隱約如墨畫,又似籠罩著一層清亮亮的冰。一句話、一聲笑,都能在山谷間蕩起回響。此時,虛與實,在不知不覺間讓人有“舉杯邀明月,相約酌一杯”的向往和沖動。
自古,天下奇特美景,都在幽深和險絕之處。張世英先生是否在月圓之夜去過石門,我們不得而知。但現實中常見這樣的現象:空談理想的人多,付諸行動的人少;向往美景的人多,真正探尋美的人更少。更何況要夜攀素有“小黃山”之稱的石門山——那陡峭的山路,那險峻的“聚仙橋”,月夜登臨談何容易。
天高云淡、碧空如洗的秋天,最適合游覽石門。山腳下的公路蜿蜒曲折,山上的景色五彩繽紛。南坡泛黃,北坡染紅,而漫山遍野的綠色依然濃重。這些深淺不一的綠色為小隴山鋪就底色,而那五顏六色的山花、山果、山石,則點綴出秋天的況味。
駛向石門的游覽車,走一路,停一路。游人亦走一段,停一段,并不是山下的公路有多崎嶇,而是車窗外秋天的景色太過迷人。天水導游不嫌麻煩,生怕游人錯過了家鄉的美景,他們總是一遍一遍停車,讓游人下車欣賞美景,在觀景臺打卡、拍照。
如果不下車在大山腳下走走,不親身感受山間清新的空氣,不親眼看看大自然神奇的色彩變化,那么石門之行就會顯得平淡無奇。只有雙腳踩在石門山厚實的路上,才能真實地感受到石門山的獨特魅力。
去石門,會路過放馬灘森林公園,這里是秦人先祖非子牧馬的地方。中國現存最早的實物地圖——秦木板地圖,就出土于放馬灘。世界似乎很大,卻又在腳下方寸之間,在重重疊疊的山林之間,居然也隱匿著不為人知的“中國之最”。
石門山似乎是敞開了胸懷迎接游人。自古所有絕美的景色,不經過艱難的攀登,怎能輕易看到。于是,一些游人才攀爬幾個臺階就感覺體力不支,也有到了山門口退縮返回的旅人。然而,真正到了石門北峰、南峰,便印證了那句“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老話。
歷史記載,石門山的人文景觀,多建于明清兩代。一邊登山,一邊觀景,可以看到宏偉高聳的五座山峰,山與山對峙,卻又通過一片片松林互相通連。這五座環環相扣的山峰,被天水人稱為“五陽觀”。
一步步攀登,一秒秒思量。登山的過程讓人不禁聯想到人生,我們時常在危難和艱險中磨煉自己,有人會害怕退縮,但更多人選擇默默堅持。當最終登上南峰最高處時,眼前豁然開朗:遠處青山與白云相接,碧藍的晴空鑲嵌著金色的云,四周的山峰一座連著一座,環繞著南峰最頂端的觀景臺。
到了南峰頂端的觀景臺,便無路可走,于是回頭,再去“征服”北峰的美。從石門南峰懸危棧道的“天梯”緩緩攀下,在山路一處拐角,指示牌標著南峰“聚仙橋”。聚仙橋是“石門月夜”發生的地方,即便不是月圓之夜,聚仙橋上站一站,依舊能感受到奇異的美景。
聚仙橋長約二十米,懸吊于南北兩峰之間,憑欄遠眺,遠處山外一片開闊,一條條河流如梭穿引,像白色的玉帶,馳騁在大地之間。天水地區的黃河流域有渭河及其支流榜沙河、散渡河、葫蘆河、藉河、牛頭河;長江流域則以嘉陵江為主的支流,沿河接納著白家河、花廟河、紅崖河。站在聚仙橋上俯瞰,平原上的河流縱橫交錯,猶如盤龍嬉戲,讓人感嘆不已。
據說,石門山上有口清康熙戊辰孟冬的鐵鐘,鐘上篆刻:“石門山東至分水嶺,南至雁子關河,西至廟兒嘴,北至梁子樹。”站在山上各處觀景臺眺望,不禁讓人感嘆:地處黃河與長江兩大流域過渡地帶的天水,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既有麥積山這樣的奇峰,又有奔騰不息的河流,還有珍稀的樹木和獨特的地貌,充分展現了南北交界地帶特有的自然美景。
石門與麥積山石窟、小隴山植物園、仙人崖、曲溪等景點組成的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是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水確實是個神奇的地方,這里是伏羲畫卦的傳說之地,卦臺山的每一塊陶片都鐫刻著中華智慧的原始符號;這里也是秦人東進的起點,放馬灘的竹簡墨跡至今仍在訴說歷史的溫度。如果說黃河與長江是滋養華夏的血脈,那天水便是血脈交匯處那顆永恒跳動的心臟,用八千年的文明層積,為每個追尋文化根源的旅人提供精神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