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健全重大問題決策前協商的制度。發揮人民政協的作用,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進步。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貫徹落實僑務方針政策,做好僑務工作。
第二節全面推進法制建設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完善市場主體、市場交易、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司法監督,促進司法公正,維護社會正義和司法權威。實施“五五”普法規劃,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形成遵法守法、依法辦事的社會風氣。
第三節加強廉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推進反腐倡廉體制、機制和制度創新,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強化政府專門機構和社會監督,保障公民的檢舉權、控告權、申訴權。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第十二篇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十四章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第一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全面落實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進一步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第二節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創造更多更好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優秀文化產品。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文化創新,實施精品戰略,繁榮藝術創作,提高文化藝術產品質量。加強文化自然遺產和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擴大廣播影視覆蓋范圍,發展數字廣播影視,確保播出安全。繁榮新聞事業。發展現代出版發行業,積極發展數字出版,重視網絡媒體建設。大力推廣普通話。擴大國際文化交流,積極開拓國際文化市場,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辦好上海世博會。
專欄17公共文化建設重點工程 村村通廣播電視→全面實現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通廣播電視。
農村電影放映→基本實現全國農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 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基本實現全國鄉鎮均建有綜合文化站。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推進文化資源數字化,以農村為重點促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
重大文化自然遺產保護→加強世界遺產、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鎮、村)等保護和利用設施建設,建設搶救性文物保護設施。
“西新工程”→加強西藏、新疆等地區廣播電視設施建設,擴大覆蓋范圍,提高收聽收看質量,增強播出傳輸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