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興縣深入人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積極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加大科技成果的引進、試驗、推廣力度,共引進、試驗、推廣和應用科技成果15項,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1200期11萬人(次)。順利實現了“兩基”達標,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教育基礎條件不斷改善,新、改、擴建學校170所,信息技術教育三種模式已覆蓋全縣。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部分競技項目在省、市取得好成績。大力開展群眾文化、節會文化和廣場文化活動,加強文物保護工作,軒轅文化和宋金墓葬文化知名度進一步提升,研究開發取得較好成效。醫療衛生和預防保健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疾控中心業務樓等衛生建設項目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達到95%。廣播影視通訊事業進一步發展,城區光纖改造工程啟動實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水平明顯提高,各項獎勵扶助政策全面落實,信息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公務員登記工作進展順利,《清水縣志》出版發行,雙擁工作獲全省雙擁模范縣“五連冠”,1%人口抽樣調查全面完成,社區建設穩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國防教育、預備役建設和審計、物價、氣象、防震、老年人、殘疾人事業均取得了新的成績。
——依法行政大力推進,行政水平穩步提高。認真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主動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廣大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增強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推行政務、廠務、村務公開,落實村民自治制度,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堅持推進依法治縣方略,“四五”普法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啟動實施。高度重視“兩案”辦理工作,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96件,政協提案268件,絕大部分建議、提案得到了落實。依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切實維護了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妥善處理信訪和群體性上訪問題。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經濟責任審計、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深化公安體制改革,強化基層隊伍建設,著力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無毒縣”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平安清水”建設全面推進。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也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一年。一年來,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奮力拼搏,加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一是堅持調結構、興產業,農村經濟取得新成效。糧食產量穩中有增,總產量達到1.22億公斤。種植馬鈴薯8.35萬畝、中藥材2.05萬畝,新建塑料大棚2600多座,種植蔬菜3萬畝。畜禽飼養量達到157.87萬頭(匹、只),出欄各類商品畜禽67.7萬頭(匹、只)。新建果園3.46萬畝,完成各類造林6.6萬畝。輸轉富余勞動力6.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42億元。投入扶貧資金1152萬元,完成了賈川鄉董灣村等10個整村推進扶貧項目,1550名絕對貧困人口基本解決溫飽,8100名低收入人口穩定解決溫飽。啟動實施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科技養殖示范園區的示范效應逐步顯現。農業綜合開發進展順利,完成紅堡鎮中低產田改造8600畝,新修田間道路20公里。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試點,完成黃門鄉王店村等5個省、市示范村規劃編制工作。
二是堅持給政策、建園區,城市經濟取得新進展。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了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企業改制工作,上邽、小泉、東關、新城和溫泉等5個園區初步形成,萬噸馬鈴薯淀粉加工、軒轅紙業、甘草水泥清水粉磨站、大地公司、昊峰公司等一批企業入駐園區。工業項目建設形勢喜人,企業生產效益明顯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600萬元,較上年增長52.9%。落實各項優惠政策,以非公經濟和商貿旅游服務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狠抓財政收入,合理控制財政支出,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3028萬元,較上年增長45.15%;完成財政支出2.65億元,占預算的99.23%,較上年增長39.23%。
三是堅持增投入、夯基礎,城鄉建設取得新成績。以項目為載體,以經營城市為手段,以完善城市功能為目標,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城鄉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盤活存量土地資產,改河增地擴大縣城面積960畝,凈增土地開發效益達7000多萬元。軒轅廣場、軒轅大道城區1標段、中山北路、中山南路、紅崖路、南環路中東段鋪油和金水河橋加寬工程順利竣工,法院審判樓基本完工,檢察院辦公樓投入使用;清社公路路基土方工程基本完成,清秦公路開工建設,大溫公路水毀修復工程竣工使用,農村公路通達工程投資296萬元完成18條131.3公里;小城鎮拆遷建設順利開展,新修優質梯田1.38萬畝,加固堤防工程5處5.36公里,實施小流域治理50.8平方公里。
四是堅持爭項目、重招商,開放開發取得新突破。開展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工業技改、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等方面的調研論證,完成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90多項,向省市申報各類建設項目156項,總投資1.67億元。落實項目139項,項目無償資金達1.06億元。開工各類國家投資和自籌建設重點項目86項,總投資3.5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6億元,較上年增長43%。牛頭河改道、清社公路、清秦公路、牛頭河大橋、易地扶貧搬遷、政法基層“兩所一庭”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鄉鎮衛生院建設、農業綜合開發等重點項目建設順利,部分工程投入使用。落實優惠政策,優化投資環境,加強與客商的聯系,通過舉辦首屆軒轅文化旅游節暨經貿項目洽談會,參加西交會、鄉企貿洽會、伏羲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66項,總投資4.81億元,已落實到位資金2.94億元,占年計劃的267%。
五是堅持抓統籌、促和諧,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加大科技工作力度,實施科技項目4項,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新建和改(擴)建學校46所,完成縣六中一期工程;優化高中教育布局,整合師資力量,撤銷了二中、三中高中部,全縣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了74.87%;堅決執行“兩免一補”政策,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免費教科書、寄宿生生活補助費全面落實。魯恭姬造像碑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為省、市級首批保護項目,在五縣中率先完成了旅游總體規劃的編制和評審。大力弘揚軒轅文化,多形式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新增城鄉有線電視用戶1050戶。建立重大傳染病監測和預警機制,完成14所鄉鎮衛生院建設,我縣被列入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落實四項節育措施2886例,計劃生育率達到84.28%,通過了省級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先進縣驗收。依法開發土地、礦產、森林等資源,加強水源地保護,強化工業污染治理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不斷加強。
在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縣政府向全縣人民承諾的十件實事基本完成。一是清社公路建設基本完成路基土方工程;二是牛頭河大橋完成主體工程,紅堡至遠門通鄉公路改造鋪油工程、紅崖觀大橋建設工程加緊實施;三是軒轅廣場、軒轅大道城區段、中山北路、紅崖路、南環路拓寬鋪油工程全面完成;四是在王河、白駝等鄉種植馬鈴薯8.34萬畝,在秦亭、新城、隴東3鄉發展核桃基地1.1萬畝;五是10個整村推進扶貧工程已全面完成;六是楊家林綜合商貿中心和西關農貿市場建成投入使用;七是白沙、山門兩個移民點建設全面竣工,白沙鄉馬溝村99戶461人已入住新居;八是在4鄉鎮11個村完成了1200戶“一池三改”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建設;九是縣六中一期工程完成并于2006年秋季招生,文化中心建設工程正在實施;十是30萬噸水泥生產線等龍頭企業建設進展順利。
各位代表,十四屆縣政府任期內,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城鄉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日新月異,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大局穩定。這些成績的取得,凝聚著全縣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歷屆縣委、縣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得益于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得益于縣政協和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的民主監督,得益于離退休老同志的關心支持,得益于駐縣各單位、駐縣部隊和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我縣建設和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