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窟

二佛并坐龕的題材,出自后秦鳩麼羅什譯《妙法蓮花經》的《見寶塔品》,表現釋迦牟尼與多寶佛于多寶塔內比并坐說法的場面。圖中二佛并坐龕高約0.5米,其中坐佛高0.35米。影塑供養人高0.56米,頭戴籠冠,兩手相疊,神情恭謹,其塑造手法寫實,與魏晉墓葬中出土的陶俑十分接近。左右兩壁各塑菩薩立像一身,高1.35米,均外側手提凈瓶,內側手于胸前拈忍冬花葉,其造型仍與第78窟、71窟相同,但在微露笑容的面部神情刻劃上,可知以加強了內心世界的表現。
第78窟

第78龕位于西崖下部,高4.50、寬4.70米,龕內寬大而高敞。進深較小,拱頂,拱弧較緩。正壁和兩側壁起凹字形佛壇,壇高0.90米,壇上造坐佛三尊一鋪。正壁主尊坐佛高3.25米,高肉髻,面形略方,鼻直,雙目平視,神情莊重。身軀挺拔雄健,穿右袒式袈裟,衣紋為不規則的平行陰刻線,結跏趺坐,兩手殘,疑作說法印。坐佛兩側原塑脅侍菩薩各一。兩側上部有小龕各一,約高0.60、寬0.70米。右壁坐佛與正壁略同,高3.18米,作禪定印,無脅侍。左壁造像已毀。此龕佛像的風格與云岡石窟曇曜五窟相近似,應是大體同一時期的作品。根據佛壇壁畫供養人題名,可知此龕現存塑像和壁畫作于北魏仇池鎮之際(公元452-488年),至于洞窟始建,據龕內跡象判斷應更早。一些研究者認為這是麥積山現存最早的洞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