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秦州區廣袤鄉野上,一場覆蓋全域的人居環境整治熱潮正澎湃涌動。華岐、牡丹、楊家寺等鄉鎮聚焦重點、精準發力,以實干擔當推動鄉村環境面貌與文明內涵同步提升,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機制為擎,壓實責任聚合力。全區上下構建起高效運轉的責任體系。華岐鎮創新“黨委推動、黨員帶動、干部行動、群眾互動”模式,實行“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黨員包戶”網格化管理,明確各級責任到人。牡丹鎮在路域整治中實行任務“分解到村、包干到段”,并推動領導干部下沉一線指揮。同時,華岐鎮建立“日調度、周評比、月考核”機制,將結果與績效、評優掛鉤,確保壓力傳導到位、工作落地生根,形成“鎮有專班、村有專人、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靶向攻堅,破解頑疾煥新顏。針對道路環境、衛生死角等“老大難”問題,各鎮集中力量重拳出擊。華岐鎮采取“機械+人工”協同模式,一方面組織機械清理主次干道雜草秸稈,另一方面發動黨員干部、志愿者等數百人次,對溝渠河道、房前屋后等進行“地毯式”清理,累計清除衛生死角百余處,疏通溝渠數公里。牡丹鎮則重點圍繞太牡路、皂牡路等主干道,組織人員清理雜草雜物、修剪行道樹、修整設施,著力打造“暢、安、舒、美”的公路風景線。楊家寺鎮黨員群眾對公路沿線、村組道路、溝渠等公共區域展開拉網式排查整治,嚴格對標推進,取得明顯成效。

長效為要,建章立制固成果。實現環境“一時美”邁向“持久美”,關鍵在于長效機制。華岐鎮推行“一三五村莊清潔日”和“門前三包”責任制。牡丹鎮劃分責任路段,明確專人定期巡查維護,確保路域環境長治久潔。與此同時,各鎮充分利用村廣播、宣傳欄、微信群等載體,積極宣傳整治意義,有效提升群眾環保意識與參與熱情,營造“人人有責、齊抓共管”的濃厚氛圍,為長效治理奠定堅實群眾基礎。
黨建賦能,干群同心譜新篇。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整治一線充分彰顯。楊家寺鎮以慶祝建黨104周年為契機,各村黨支部發出倡議,黨員率先垂范,帶領志愿者、村民投身整治,將人居環境提升作為獻給黨的生日賀禮。華岐鎮的“黨員帶動”模式與牡丹鎮黨員干部的一線作為,無不彰顯黨建引領的強大動能,不斷凝聚起共建美麗家園的澎湃合力。
從華岐的“環境文明雙提升”到牡丹的“美麗公路風景線”,再到楊家寺的黨群聯動實踐,秦州區各鄉鎮正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下一步,全區將持續鞏固深化整治成果,將人居環境改善的“施工圖”轉化為群眾可觀可感的“實景畫”,為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筑牢堅實根基。